【本章思想】
学会“我-信息”法。
【本章思路】
首先搞清楚哪些是属于父母的问题。
与孩子面质时采用“我-信息”法。
3“我-信息”的构成要素:行为+感受+影响。
①、向孩子描述出他让你不可接纳的行为。只描述行为,不要添加任何评价。比如,孩子放学回家晚了,你要怎么讲。
②、向孩子讲述你对他的这种行为的真实感受。让孩子接收到情感反馈。
③、向孩子描述他的行为给你带来的困扰。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为何会成为一个问题。让他慢慢知道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比如,“当你离开学校没有按时回家,也没有打电话来说你晚回来时,我很担心,而且无法专心工作。”
描述不可接纳的行为描述行为我的感受对我的影响
孩子听到这样(我-信息)的信息后,的理解会变成这样:我的行为让他担心,影响了她工作。
我们发出的“我-信息”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改变他当前的行为,通常,仅仅描述你不可接受的行为和你的感受还不够,还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让孩子知道他的行为对我们不光产生了情绪上的影响,还造成了其它困扰。这样,也能让孩子的改变多一种动机。
4、“我-信息”的更多积极作用。
①、不太容易激起孩子反抗。因为是真实的表述,并没有指责或者强迫的信息。
②、能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带来影响,进而学会“负责”,学会顾及别人。
③、促进亲子关系更加亲密。因为互相坦承。
④、能给孩子多多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尽早领悟善解人意。见121页。
【归纳思考】
情感的诉求是双向的,大人和孩子都需要。用“我-信息”坦承表达,双方才能坦承交流。
思考:试着按照本章思路设计几套你需要的和孩子的对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