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拖拉拉,还是决定为重庆之行写些琐碎的文字。不算游记,只是记录,为生活留个影子。
话说,重庆北站咋那么大,走了那么久,终于到了出站口。
跟着指示标,七拐八绕,终于到了地铁站。隔着高大玻璃窗,先眺望一下重庆城。宽阔的江面、青绿的江水、林立的楼群、弧形的轨道,在薄纱般的轻雾中,像一幅哑光磨砂画。
雾都之雾,我们第一时间便感觉到了。
再看,江的两岸明显高低差了很多啊,有轨道的那一面明显是对岸三四层楼的高度。后来才知道,这点落差根本不算啥。
等车来。原来我们要乘坐的2号线是轻轨呀!这么大体量的车载着人在空中轨道上飞速驰骋,简直是太神奇了。这是我第一次见识轻轨与地铁的区别。
到了较场口,一出站,扑面而来的都是火锅的味道。哈哈,这是先来一场嗅觉的盛宴吗?据此,重庆,除了叫江城山城雾都,应该还有一个美称,叫“火锅”之城。
找预定住宿的地方。导航提示已经到目的地,可围着路打转转也还是没有找到入口。赶紧联系前台,就是她说得再明白,对于初到此地的人来说也还是困难的的,干脆发来一个视频,对照视频中的标志参照物,看着找,还是容易的。
原来我们预定的民宿在住宅小区里。但初来乍到,你怎么都不会想到,那么高的楼,竟会是普通的居民楼。在其他地方,这么高的喽一般都是商圈写字楼了。后来几天所见,才知道,在重庆,这根本不算啥!还是自己少见多怪了。
虽是民宿,但干净宽敞,一室一厅一卫,冰箱空调电视等一应俱全,像是在家里。楼下有各色卖吃食的小店,不远处还有个小菜场,吃喝都非常方便。
但杨小妞说,住这里没有旅游的感觉,还是喜欢住酒店。幸好这里也只预定了两晚,后面几天,咱们换酒店。
饥肠辘辘。安顿好,出门吃饭,一碗肥肠面,一碗碗杂面,又来一份酒酿汤圆。先吃点垫垫肚,好吃的,后面有的是。
不知道辣的程度,安全起见,我们都先没要辣椒。杨先生吃面,无辣不欢,辣不辣是一个层面,关键还要那种红彤彤的感觉。所以,他后加了辣椒,说不辣,很香。
肥肠小面,杨小妞也是一吃就爱了。后面几天,几乎每天都要吃一碗,而且是加了辣椒的,红红火火的一碗,吃完还回味无穷。
吃完,肚子有底,心也不空了,慢慢逛。
八一美食街,美食云集。
这一大碗一大碗泡在红通通的带辣椒的调料汁里的各色串串,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钵钵鸡”。钵钵是碗的意思,就是没明白为啥叫“鸡”,明明穿的不全是鸡肉嘛。食物的名字有时就是这么有意思,千万叫不得真,就像鱼香肉丝没有鱼的道理是一样的。
还有肥肠包大葱,也是很有特色的吃食,暑期在成都时就有所见。这两样东西分开来我是都要吃的,但合二为一,这造型这创新,我还是不敢尝试。
街边,随处可见挑挑卖小吃的。一根扁担,两个担子,一把小板凳,就是一个流动的小店。而且,担子上的小吃很多。
有荸荠(P湖土话叫“地莲”),边削边卖,两不耽误。这东西清甜,脆脆的,生吃或者调在肉末里做馄饨做包圆做烧卖都好。
还有愣大个头的粑粑柑,一个足有一斤多。我在水果店里从未见过有这么大个头的,也许这里是产地吧。
这种喜人的红果子据说叫“红心果”,色泽鲜亮像加了滤镜,光看外表就引人垂涎。买几个尝尝,又甜又香又脆,味道像话梅,不像新鲜的水果,应该是某种果子后加工腌制的。
叫卖声最响的是“挑挑肥肠”,八一好吃街前队伍排的最长的也是它。里面有肥肠、黄豆,当然还少不了红红的辣椒。之所以叫“挑挑”,我想可能跟它的售卖方式有关吧,一根扁担两只桶挑着游走于街街巷巷,既方便买又方便卖。
还有卖豆花儿的,也是加点榨菜碎葱花香菜的咸豆花,味道跟江南的没什么两样。
也有卖蛋黄肉粽的,只不过肉是所谓腊肉腊肠。
还有红油抄手。以前不明白抄手是啥,后来知道就是所谓馄饨。之所以叫抄手,据我理解就是提前包完,吃时抄手捡起几个下锅一煮,简单方便好吃,跟饺子一个道理。
人气最火的还是小面。看,这些碗一字排开,轮流翻台,吃的人也是一波又一波,排队站着等位。
火辣辣的重庆城,就连冰激凌也有麻辣的。试想,冰凉甜辣是怎样一种感觉呢?
八一美食街,各色美食,数不胜数,满满的烟火气。
据此,重庆应该还有一个美称,叫“美食”之城。
路边点缀的市花,是一坛子一坛子的杜鹃,开得红红火火,透着喜庆。在美丽的江南,杜鹃花也是常见之花,但把它请进坛子里装点市容市貌,在重庆还是第一次见。这简直是太豪放了。
徒步到解放碑。
解放碑是抗战胜利的精神象征,是中国唯一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碑。碑身高24米,直径4米,为八面塔形建筑,分碑台、碑座、碑身及瞭望台。碑台直径20米,台高1.6米,台阶有花圃。碑座由8根青石砌结护柱组成,上有石碑8面,采用北碚出产的峡石。
解放碑,除了历史的纪念意义,如今已经成了重庆的地标式建筑,成了重庆的文化符号。来重庆,必来解放碑。
解放碑周围,全是摩天大楼,各式各样。置身于此,仿若身在魔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