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2命运之战---《曾国藩传》阅读分享9
曾国藩九江兵败后差点自杀,军事上政治上都举步维艰,他要官不成,反被解除了兵权。经过两年的蛰伏,曾国藩脱胎换骨,开始与官场“同流合污”,待人接物,前后判若两人。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第八章:安庆这块难啃的骨头,看看第二次出山的曾国藩是如何拿下安庆的。
1.曾胡情义
曾国藩和胡林翼,是货真价实的湖南老乡,是翰林院同事。年轻时因为出生门第、性格作风不同,二人关系非常疏淡。经历了岁月的洗礼,都变得沉稳干练,自信大气,二人志同道合,齐心合力。
九江城下,湘军遭受挫折。胡林义自请回原武汉,曾国藩给他凑了一支6000人的精兵,这成为胡林翼起家的重要之本。后来胡林翼为拿下武汉,向曾国藩请求援兵,曾国藩又把湘军最有名的战将罗泽南部派给了他。
胡林翼知恩图报,在曾国藩凑不到军饷时鼎力相助。曾国藩被解除了兵权,在家赋闲。胡林翼千方百计、绞尽脑汁,为曾国藩创造再次出山的机会。此后二人亲密合作,攻打太平军。
2.命运之战
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启用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年轻有为的天才将领,围魏救赵,解了天京之围,攻下了庐州,破了江北大营,士气高涨。三河之战后,安徽又落了太平军手中。在胡林翼的筹谋下,皇帝让曾国藩留下来,共谋收复安徽,特别是重镇安庆上。
太平天国作战颇有谋略,擅用游击战,虚张声势,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解了南京之围。随着太平军破了江南大营,反曾国藩集团土崩瓦解。在权臣肃顺的劝说下,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终于有了实权。
湘军采用了“以静制动”、“自顾为本”的战略,“结硬寨、打呆仗”,多挖沟,反客为主,围城打援,消灭太平军有生力量。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湘军终于攻下了安庆,扭转了清朝对太平军的局面。
安庆之战的顺利,背后曾国藩顶住了很多的压力。首先是顶住了皇帝的压力。皇帝授予曾国藩两江总督的同时,给了他附加条件,让他撤兵安庆、全力救援江南,曾国藩上奏陈词。
其次是曾胡二人的分歧。陈玉成又施行围魏救赵之计,挥军湖北,直指武汉。湖北兵力空虚,胡林翼急了。曾国藩说服了他。第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毕竟北京,咸丰帝下旨让曾国藩火树派鲍超增援。曾国藩采用了幕僚李鸿章的“拖”字诀,拖以待变。
3.咸丰驾崩
收复安庆后,曾国藩和胡林翼非常的激动,曾国藩火速向皇帝奏报安庆大捷的喜讯,希望带给咸丰帝一些安慰。然而就在奏折送走没几天,曾国藩就接到了咸丰帝驾崩的消息。咸丰帝生前根本没有看到这个捷报。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咸丰帝仓皇逃到承德,不久与列强签订的《北京条约》。咸丰帝备受打击,几近崩溃。他留在了行宫,及时行乐,得过且过,最终命丧荒唐生活。
接到讣闻,曾国藩百感交集。命运似乎有点捉弄人,他从翰林院起步,被道光帝赏识,正官运亨通,可不久道光帝驾崩了。因坚持原则,直言进谏,他得罪了咸丰帝,举步维艰,大悔大悟,好不容易缓和了关系,拿下了安庆,咸丰离又驾崩了。
咸丰帝驾崩之后,大权在握的曾国藩,又将遭遇什么呢?我明天继续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