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其一生以“漫游、入仕、流放、漂泊”为核心主线,是唐代文人中极具传奇色彩的代表。
一、早年漫游(约25岁前)
公元701年,李白出生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有一种说法,是李白先辈因犯罪而被流放,并不得不更换姓名。直到武则天神龙年间逃回蜀地,他父亲怕被查户籍,就把家安在了当时环境荒芜的绵州。这也是没有资格参加科考的原因。
早年接受儒家、道家、纵横家等多元思想教育,好剑术,喜任侠。20岁后开始在蜀地漫游,游览峨眉山、青城山等,创作了《峨眉山月棒歌》等早期作品。
二、壮游与求仕(25-42岁)
25岁离开四川,开启长达十余年的“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生活,足迹遍布长江、黄河流域。
730年初夏,李白第一次来到长安,向当时被皇帝称为“大手笔”的苏颋递诗并获赞,他成为苏颋的小朋友。在朋友帮助下,他被安排住进玉真公主的别馆,李白天天都在演练与玉真公主的对答,可是依然“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便到处投递诗卷求人推荐。
后来,他便在城里斗鸡走狗,喝酒赌钱,却因此得罪了城里恶少们,被棍棒拳头包围,朋友陆调救出才罢。在等待的无聊中,李白会到紫极宫玩,有一次他撞见了八十岁的贺知章,李白献文《蜀道难》,贺知章夸他是“谪仙人”,并拉他去喝酒,发现没有带钱,贺就拿金龟换酒来和李白一起痛饮。
三、供奉翰林(42-44岁)
功夫不负有心人,742年,没有工作,没有稳定收入,被邻居及女友嘲笑、奚落的李白,经玉真公主引荐,贺知章吹捧,道士朋友说好话,终于得以面见皇帝,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狂妄得很。皇帝赐他骑着黄金装饰的骏马进城,风光得很。皇帝让他到翰林院工作,并许诺“中书舍人”的官位,这是专管草拟诏书的。
享受皇家富贵的李白,毫不掩饰地向人吹嘘,可“翰林供奉”只是陪皇帝游玩宴饮却不参与国家机密。他每天一大早报到,夕阳西下才能离开。而他从头到尾并没有在吏部任何地方登记,所以,翰林院是查无此人的。在翰林院的日子里,他极力收敛自己的性格,谨慎学习做一个公务员,如此,还被权贵排挤。生性高傲的李白,受不了这些,就主动辞职,皇帝竟毫无挽留的意思,赐他些金子,让他走了。他开始了再次漫游。已经44岁的李白被赐金放还后,他不想回家,他把儿女们放在家里不管,开始学剑漫游,访道友,饮美酒去了。744年,他与杜甫见了面,并成为朋友。
四、晚年与流放(55-62岁)
永王李璘两次书信请李白进入他的幕府,李白都不加考虑,当永王李璘的军队到达浔阳,第三次派人来请,李白终于答应了。来到李璘军中,做了江淮兵马都督从事,他写了十一首《永王东巡歌》,来记录永王进军的过程。肃宗感受到了威胁,命令永王停止进军,永王没有理会。肃宗便安排节度使们围剿永王,同时永王的亲信背叛了他,最终永王李璘在江西大庾岭被射杀。
李白不小心成了叛贼,玄宗的两个儿子互相残杀,让他感到失望烦闷,他只是想扫清叛贼,仅一个月的从军行,却再也说不清。逃亡路上,他在彭泽被捕。他疯狂地投诗求救,比如向高适,高适却没有出手相救。最终被宋之问的侄儿宋若思救出,方当时宋若思做宣城郡太守。
接着李白就在宋若思的幕府里,为他写公文,他还请求宋若思向皇帝推荐他做官,推荐信都替宋写好了,结果,没有等来结果,宋若思的幕府他也待不下去了,在宿松山大病一场,还不忘向路过的宰相张镐写诗求引荐。最后等来了朝廷流放夜郎的回复。
759年,流放夜郎的第三年,朝廷大赦天下,快六十的李白兴奋写下《早发白帝城》,可惜,他漂泊半生,一无所有。
顺江而下,李白去了当涂,找他的族叔李阳冰。最后,病死在当涂,享年62岁。
诗仙的一生,是坎坷不幸的。他是当空的明月,所以在白昼找不到位置,尽管他低三下四,想方设法,可他在仕途上的卑微不易,丝毫不能掩饰他诗文的光彩,虽然一千二百多年过去了,他依然是中华儿女心中的皎皎明月,让人喜欢,让人流连......
每个生命都不容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