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平 || 爱的定义

作者: 当下宁静 | 来源:发表于2018-11-01 07:07 被阅读73次

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沐浴新阳光,走向心智成熟之路

心理学家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写到:自律能够让我们承受问题带来的痛苦,并最终解决问题,而心灵在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则会不断地成长和成熟。所以,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我们为什么愿意通过自我约束去承受人生的痛苦呢?因为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我们,这种力量就是爱。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

爱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是爱?派克给出的定义是:

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什么是爱

对于上述爱的定义,派克给出了以下几点说明 。

1)关于“心智的成熟”,作者强调到:“心智的成熟”并非来自某种宗教性思维,而是来自心理治疗临床经验,也包括多年的自我反省。在心理治疗中,爱的地位无可比拟,大多数病人却对爱的本质似是而非。作者给出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年轻的男性病人,胆小怕事、性格拘谨,他一直认为自己的母亲对他爱的很深,因为直到高中三年级他的母亲还不让他坐校车,而是每天接送他上学。这位病人并没有理解爱的本质是促进心智的成熟。

2)爱是长期的和渐进的过程。爱意味着心智的不断成熟,这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我们付出的爱,不仅能让他人的心智成熟,同样也能使自己获益。

3)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派克写到:爱,可以使自己和他人感到进步。不会爱自己的人,绝不可能去爱别人 。父母不懂自律,就不可能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自我完善。我们推动他人心智的成熟,自己的心智也不会停滞不前。我们强化自身成长的力量,才能成为他人力量的源泉。

4)爱需要付出努力。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我们爱某人或爱某种事物,就不可能坐享其成,而是要持续地努力,帮助自己和他人获得成长。

5)派克对定义中“意愿”一词做了解释,之所以使用“意愿”这个字眼,是为强调一种能转换成实际行动的强烈欲望。派克再次强调到:人人都有爱他人的欲望,但很多人只停留在想法和口头上。爱的愿望不等于爱的行动,真正的爱的行动,是基于灵魂的行动。你认为自己爱他人却没有躬身行动,就等于从未爱过。

从派克对爱的定义中,不难看出,“爱”这个字份量很重,我们每个人要走的路很长。

相关文章

  • 王延平 || 爱的定义

    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心理学家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

  • 王延平 || 爱,不是感觉

    不少人声称自己富有爱心,充其量只是爱的感觉,他们所做的事情并没有爱的成分,甚至还具有破坏性。 心理学家派克在《少有...

  • 王延平 || 爱的神秘性

    爱的许多方面,人们至今仍难以理解。单纯从社会生物学的角度和观点出发,未必能够解答这些问题,心理学提供的关于自我界限...

  • 王延平 || 爱的行动与勇气

    爱,离不开行动与勇气。 心理学家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对爱的定义是: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

  • 王延平 || 爱与独立(2)

    妻子的意义和价值,是尽可能满足她自己的需要,尽可能使她自己的心智获得成熟。 心理学家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爱与独...

  • 王延平 || 爱与独立(1)

    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只把子女当成自我的延伸。子女就像他们昂贵的衣服、漂亮的首饰、擦拭一新的汽车一样,代表...

  • 王延平 || 依赖是爱吗?

    没有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就认为人生不够完整,以致无法正常生活,这就构成了心理学上的“依赖性”。过分的依赖只能导致病态...

  • 王延平 || 爱与自律(1)

    如果情感是我们的奴隶,自律就是管理奴隶的法律。 心理学家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爱与自律”一节中写到:自律是将爱转...

  • 王延平 || 爱与自律(2)

    自由与约束相辅相成,没有自律作基础,自由带来的就不是真正的爱,而是情感的毁灭。 心理学家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爱...

  • 王延平 || 爱的发现____触摸之效

    在婴儿的发展与适应过程中,触摸安抚与哺乳相比更为重要。 2018年6月17日,正值父亲节,也是《爱的艺术》第六次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延平 || 爱的定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lvi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