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央视关于 白露 的文章

作者: 完颜梦菲 | 来源:发表于2022-09-07 20:01 被阅读0次

今日23时32分,将迎来 白露 节气。“一场秋雨一场凉,一场白露一场霜。”白露,一个诗意的名字。

《诗经》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苏轼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白露,美得如同一滴初秋的眼泪,充满脉脉柔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如果说立秋时天气仍是热浪汹涌,白露则是缓缓迈入仲秋,夜晚很有些凉意,草木上开始有白白的露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古人于四季中增添一季“长夏”,以五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而露珠确实是白耀亮眼的。

露珠闪闪的早晨,无人的林子里,远处淙淙的水声仿若空谷足音,鸭跖(zhí)草从叶腋下静静抽出长柄小蓝花……早上的花,其实都是从暗夜里戴露开过来的。就像有些心事,只有自己能懂,却不能吐露一样。

夜晚行路行到更深,往头上摸一把,湿漉漉的,有人便喊“下露了,下露了”。待到日出时,温度升高,露就蒸发了。一段情缘一颗露,缘起而聚 缘尽而散。白露含秋,晶莹珠露内心剔透,折射出诗意的韵味。

黄昏后 清风袭来,身上每个毛孔都纳入凉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吟诵起这样的诗句,人也有了草木的性情。

对凉意最为敏感的是梧桐,秋天稍往深处去一点,它便开始落叶,“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地里的芝麻低着花白的头,大阵的鸟群在炊烟里聚拢,似要讨论如何上路的事。“处暑种荞,白露看苗”白露以后的物事,似乎变得经久练达,滋味悠长。

一场淅淅沥沥的雨不期而至,轻轻挥舞薄如蝉翼的衣袖,温柔细腻地触摸着秋的肌肤。没有多少刻意,却是特别体贴,一点点把日子拽向深处。

“漠漠水田飞白鹭”是经典的江南图景,太多的牛背鹭永远是这里的土著。到了这个季节,秋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塘边好觅食。

村前村后,每一口水塘都挤满了菱角菜,像是铺了碧油油的绿毯子。一塘菱角菜,都是根茎相连,只要挪来一棵,就能将一大块菱角菜缓悠悠拖到面前。

采菱的姑娘坐在窄窄腰子盆里,边采边唱:“姐姐家在菱塘旁,满塘菱角放清香,菱角本是姐家种,任哥摘来任哥尝。”

傍晚,家家都飘出焖菱角的香味。腾腾热气中,揭去盖在菱锅上的大荷叶,一家人在一片咔嚓、咔嚓声中,便开始了菱角代饭的晚餐……吃饱了,站起来拍打拍打衣襟上的粉末,客人拉开门走进浓浓月色里,家里的女人则忙着打扫满地的菱壳。

圩乡叫莲的女孩多,叫菱的女孩也多,红菱、秋菱、香菱……喊起来声音相近,有时你分不清哪一声是“莲”,哪一声是“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啊。

相关文章

  • 分享央视关于 白露 的文章

    今日23时32分,将迎来 白露 节气。“一场秋雨一场凉,一场白露一场霜。”白露,一个诗意的名字。 《诗经》说:“蒹...

  • 白露遐思

    昨日是白露。一早打开微信,一则关于今日白露的文章推送至眼前。脑海中出现的第一映像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芦苇...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今天是壬寅年八月十二,白露, 二十四节气之十五。 白露,八月节。 秋属金,金色白。 分享唐人 鲍溶关于白露的一首诗...

  • 分享:白露

    四季更迭不停,秋亦行色匆匆,抬首目送暑云去,低眉又见白露生。 白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名第十五,它演绎...

  • 深圳手记:欧巴桑、郎拿度、炒饭

    新加坡《联合早报》一篇关于邢质斌退休及央视新闻形式与主播风格文章,把邢质斌称为欧巴桑。文章的主题是批评央视新闻联播...

  • 唯一旅拍:白露时节美如画,夏秋之际适合旅拍的3个目的地

    关于白露的诗歌太多了,从诗经的《蒹葭》,到杜甫的《白露》,写满了由夏入秋的时节气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 白露·望(杜帝二十四节气独题小品文之十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关于白露,最大佳句,就是这诗。“白露”最著名段子手,除了“白露为霜”之《诗经》集体民智外,...

  • 关于分享严肃文章的想法

    严肃文章,认真学习; 崇尚科学,仅供参考; 抵制愚昧,开启民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中华儿女,互助互帮。

  • 一位母亲诉说

    今天晚上我把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之声上面关于罗文写文章救女反遭反转的文章都看了,认为还是这些主流媒体的观点...

  • 关于批改文章分享

    ——爱分享,爱写作的肖肖老师 不少语文老师困惑,批改作文,最主要批改文章的什么?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享央视关于 白露 的文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mag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