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绘本故事中,有一个“爱上表达系列”,其中有一本书是《专心听,等一等再说》,是引导教育孩子在跟别人交流地时候,不要急躁,先耐心听清楚别人地话,再做判断或者接话。
跟孩子陆陆续续讲了很多遍,本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想。
但是近期一件小事,却让我脑海里突然闪过这本书。
我又想起几年前在嘉兴南站,出站后等出租车去余新。
第一个司机一听我要去余新,摇头摆手:不去不去,那边回程基本没人。
第二个司机听完我第一句话后,没有立马拒绝我,让我有机会说第二句:“我就去交个材料,大概十分钟以内就回程,您要是方便,可以等我一下。”
于是,大家开开心心地完成了这趟旅程,一路上相谈甚好。
也许是因为我们常常受到很多”骚扰“,也许是因为实在太忙,也许是因为谨遵“事不关己”的原则,所以习惯了迅速判断厉害,习惯了推脱认为对自己无益的事情。
趋利避害是本性。
反过来想想,我们会不会因为过于急躁而失去“良机”?或者,过早判断(也可能是惯性思维)而失误?或者粗暴拒绝而伤了对方的心?
可能有人会说,那说明说话的那个人沟通方式还有待改善,应该第一句话就能把意思表达清楚,这大概是对于优秀销售员的要求。我无可反驳。
只是,有没有人想过,如果我们是心怀善念,而不是对立的情绪面对一个人,就不会那么急躁?也许就能更耐心地听完他想说的话,也许就能读懂他的善意。
对于孩子,家长常常被教育多一些耐心,遇到问题多听孩子”解释“,而不是直接的责备、发火、命令。
对于成年人,是不是也一样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