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非李白
文/石岩磊

清晨醒来,便听到淅淅沥沥的雨声,我起身站在窗前,但见密密的雨丝缀满玻璃,迷离了远处闪烁的霓虹,迷蒙了黑夜的静谧。我下意识地抬头寻觅十五的月亮,但马上就痴笑起自己的糊涂,雨夜里怎么可能赏月呢?只是李白的《静夜思》已闯进了脑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这首妇孺皆知的唐诗也在烟雨迷蒙之中变得模糊起来。
因为我想起康震老师在《诗词大会》节目中说《静夜思》有多个版本,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是出自清代编纂的《唐诗三百首》,而宋朝人收录的却有些不同,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其中存在两处差异,一是“看月光”,二是“望山月”。由于宋朝离盛唐年代较近,宋版诗应该更接近李白的原作,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现代的流行版更加朗朗上口。
难道原创可以随意被篡改吗?李白的诗发生演变有着客观历史原因,唐代的印刷术并不发达,诗人的作品都是口口相传和手工誊抄,难免会出现差池,而更主要的原因是后世文人又对其不断进行修订粉饰力求完美,所以就出现了大量的“变异体”,流传下来的诗作定是经过千锤百炼后的精品。原来,李白非李白,他的诗句已被后人重新雕琢过,而类似的情况还非常普遍。
比如诗词含义的演变,《诗经》里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本是描写生死与共的战友情,后来变为忠贞不渝爱情的誓言;“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原本是警醒人们要珍惜大好时光,竟然渐渐蜕变为纵情风月的惯用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是苏轼对弟弟的思亲之情,现今也多用于展示儿女私情上。不仅如此,许多汉语的读音同样在变化。
记得我上中学时,语文老师反复强调一些特殊的拼音,而现在都已经过时了,例如叶公好龙中的“叶”不再念“shè”,“远上寒山石径斜”里的“斜”不用读“xiá”;“乡音未改鬓毛衰”中的“衰”也不必拼成“cuī”了。我印象最深的是“呆板”这个词,老师曾再三叮嘱要拼成“ái bǎn”,可在期末考试时我还是疏忽了,写成“dāi bǎn”而遭班主任狠批。现在的学生多幸福呀,不用再像我们当年那样死记硬背这些偏僻读音了。
改变了的还不止这些,许许多多的古代名人在历史长河中已被洗涮得面目全非。《水浒传》里身材矮小、相貌丑陋的武大郎,经考证其真人身高一米八以上,英俊潇洒一表人才,曾出任山东阳谷县县令,他的妻子潘金莲出身名门知书达理,是远近闻名的贤妻良母。被电视剧炒热的纪晓岚,在屏幕上一副铁齿铜牙聪明绝顶之相,他实则是个好色成痞之徒。历史哪有什么真相,不过是时代潮流冲刷出的光滑的鹅卵石而已。
细雨霏霏中,我的视线仍是混沌一片,可微冷的秋风还是令自己的头脑有些清醒。李白的诗为了更加上口而被修改,古诗词为了顺应大众习惯而变了读音,历史人物被影视剧涂脂抹粉走了形,世上还有没有亘古不变的真实?或许变化才是永恒,追求万古长青无异于痴人说梦吧,谁能左右后世人的喜好与涂鸦?武则天无字碑上的空白也许方为永不过时的铭文,任人评说既是无奈之举,也是聪慧之策,我们何必忧虑身后事,过好眼前的苟且才是人间最值得。
2020.10.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