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坚持分享第1258天(20230716)
共情能进能出,如同而非就是
来访者要的是你的真诚和感同身受
所有的事都回到来访者身上
三步曲:先感受,再表述,最后反馈
确认来访者的需求,确认来访者的知觉
设置要弹性并遵守
没有固定的风格,每一咨询是完整的,想要的是什么,拥有什么,怎么做。没有目标照样有效果。
关于方言:文化程度低的来访者也建议用方言,如果文化程度高的,最好用普通话。
第一次来访者忘记咨询时间,咨询费用要给人一个缓冲。
焦点贯穿过去、未来和现在
大概什么时候结束,聊到什么情况结束,来访者不问,就不建议提结束,特别是青少年的来访者。18岁之前家长必须过来。
如果信息反馈不一致,要邀请妈妈一起来探讨,把妈妈的希望转达给孩子。
咨询中聊到那不一定,以孩子为中心,效果不一定。
胖是压抑,胖才能承载情绪
咨询师的困惑最终回归到设置,两次咨询中间不联系。
对自己想抽身的咨询可用缓兵之计
再糟糕的决定都有例外,把权力还给孩子,关注例外。
拖拉的孩子都有一个焦虑的妈妈。
症状是继发性获益、因病获益,减少关注减少获益。
父母起争执时重新建构:看到你们都想孩子好
确认知觉,找例外,尊重这个模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相信妈妈是有力量的
改变不一定必须经历痛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