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牛肉不是你想吃就能吃滴!看看中国人古代都吃什么肉?
在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最让少年郎津津乐道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水浒传》,写的是宋朝梁山好汉宋江他们的故事。在这本小说中,吃肉喝酒已经是“江湖好汉”的代名词了。
在《景阳冈武松打虎》片段中,武松拿起碗,一饮而尽,叫道:“这酒好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买些吃酒。”酒家道:“只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吃酒。”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端来放在武松面前。在再后来,鲁智深、李逵都有类似的经历。

但其实在宋朝,店家是切不出二斤熟牛肉来的,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的老百姓是不能随便杀牛的。
在古代中国,不能杀牛并不是因为中国人仁慈有好生之德,而是因为在没有机械化的古代,牛是重要的劳动力,替百姓耕作劳种,杀一头牛等于杀十个人的劳动能力。
早在春秋时期,《礼记》中就立下了规矩:“诸侯无故不杀牛”,诸侯都不让杀牛,一个老百姓更是不可能让杀牛的。在汉朝,杀牛是要偿命的。
在唐朝,杀牛者判徒刑一年;在宋朝,无故杀牛者罚做三年苦役;在元朝,杀牛杖责一百。在这么高的刑律之下,谁也不会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去杀牛。牛肉自然是一个稀缺物,平常人根本不可能随随便便吃到。
但是要是说一点牛肉也吃不到,那也是不可能的。老弱病残的牛失去使用价值,自然会被摆在餐桌之上。但是需要在报官之后得到许可后方可屠杀,而且牛皮牛筋是重要的武器原料,需要交给国家,不得私自收藏。否则,当以私屠滥宰耕牛罪论处,即使此牛是自家耕牛。在这种情况下,牛肉自然就是十分稀缺之物,武松这样的普通老百姓,自然是不可能吃得到牛肉的。

那么古代人们都吃什么肉?你可能首先会想到猪肉,但其实并不是。在古代畜牧养殖不发达的年代,猪的养殖成本高,几乎不被人们接受。
反而是羊这种天生只吃草的动物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古代,即便是南方的汉人,也是以羊肉为主食。唐朝有位叫史凤的诗人曾写道“党家风味足肥羊”,尤见在唐朝,人们还是普遍喜食羊肉的。
那么普通的老百姓平时的肉食来源有哪些?首先的羊肉、猪肉,其次就是鸡鸭鹅以及从江河湖泊中捕捉的鱼虾等。至于长城以外的草原地区,自然以羊肉为主食,另外还有牛肉,兔肉。
其实说白了,对我们这些老百姓来说,历史可能不是我们经常谈论到的,我们只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可以为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满足了。
研究历史也是了解我们的祖先,了解他们的生活形态以及生活背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