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起正式进入寒假模式,应该好好规划一下。
1.关于日更

今天是正式日更的第20天,虽然每天勉强完成了千字文并按时打卡,但效率确实很低。几乎天天一个模式:晚上坐在电脑前才开始冥思苦想写作主题,每行字都要反复修改几次才能确定,所以每天的日更千字至少得用去两小时时间。这一方面说明我对自己笔端出来的文字比较负责,另一方面说明没有素材而且输入太少。
苦熬字数最终是没有出路的,所以还得从根源上想办法。
2.关于读书

目前虽然每天都在读书,但投入的时间太少,方法也不好。
我记得自己读课外读物起始于小学三年级时班里流传的黑白小人书,那是当时农村小学非常稀缺的宝贝,至今我也不知道那些小人书是谁神通广大从哪儿弄来的。只记得每次要借到一本小人书首先要关系好,其次得说尽好话,到手后还得用最快的速度在对方限定的时间内读完,否则就会空留遗憾,每次匆匆看完都在意犹未尽中按时归还,践行“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的诺言。
第一次看比较大型的课外书是小学五年级时从表姐家借到的《今古传奇》,打开后里面的彩色插图和精彩内容深深吸引了我,从此正式结缘课外书。
升入初中后因为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就很刻苦很投入,但对课外读物无法割爱。那时侯同学中流行的课外书比较杂,言情、武侠、散文都有,有同学在写豆腐块,我虽然喜欢读书但对写作非常迟钝。每每借到小书的那天我就非常兴奋,放学回家快速干完家务活儿并写完规定作业后,就全身心投入到小说中了。
那时爸爸在林场上班经常不在家,姐姐哥哥都在县城读高中,妹妹还小,妈妈又不识字,所在我读小说的事家人并不知情,妈妈误以为我半夜半夜不睡觉是在认真学习,还自豪地夸给邻居们听,我一边惭愧着,一边继续着。
为了不给自己上课偷看小说制造机会,我常常挑灯夜读,不读完不睡觉。妈妈实在催得紧了我就把自己严严实实地捂在被子里,然后打开手电筒继续,没用多长时间我就必然地戴上了近视眼镜。
那时侯我没听人说过读课外书有什么好处,尤其提起小说时,老师和家长们往往都是负面评价——它会影响学习。确实,有好些同学之前学习很好,但痴迷于小说后成绩就直线下降,以至于没有考上中专或高中。
现在想来我那时的自我管理能力还是比较强,虽然有强烈的读书兴趣,但能控制在不被家人和老师发现的状态,更重要的是基本上没有影响学习。
如果那时候有老师或家长能正确引导我们读书,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同学考上学,我也能读更多的书籍。
考上技工后,我走出了农村正式进入了县城读书,没有了升学压力,还有了免费借书的县图书馆和可以租书的小书店,那几年连借带租读了不少书,主要集中于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琼瑶的言情小说、席慕容汪国真的散文诗等。只是那时候依然不知道读“闲书”的好处,更谈不上读书的正确方法,完全是个人打发时间的一种爱好。
那时侯读到好的句子、段落就不由自主地摘抄在笔记本上,当密密麻麻抄了好几本之后,我发现自己有了两方面变化:一是钢笔字有形状了,那是有心栽花;二是会写信了,那是无心插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边读边抄的方法就那样很自然地被自己用了好几年,实践证明是很好的方法之一。
明天继续在平台阅读《这样读一本书就够了》,大致再用3天时间就可读完,然后开始阅读积极心理学系列的两本书。
读书时一定要及时做记录,或摘录,或感想,然后定期不定期翻看,以便积累素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