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的诗比较大众说法属于浪漫主义。这种说法应该是出于他对神鬼题材的想象加入,以及他脑洞大开的华丽描述。
举一首比较广为人知的诗《雁门太守行》来说说他的脑洞之大文字之华,简单的两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光是这两句描述你就知道他大脑里的特效一定不只是五角钱那种,而是完全达到了好莱坞级别了。这种想象力和画面感,称得上浪漫主义。
但实际上他很多的时候总是在抒发怀才不遇的情绪罢了,也有愤世嫉俗的批判,还有对民间疾苦的讲述,更有远大志向的抒发。
综上所述,李贺的诗的艺术特点,应该是表面浪漫,实际很现实。这人的诗词情绪亢奋饱满,诗才之高,完全对得起“诗鬼”的雅号。

可是现实总是不能令他满意,他又怀揣着很高的抱负。我们可以说他生不逢时,可生不逢时的才人在封建社会里多了去了。他被一波三折地折磨,自我折磨,最后据说是二十七岁就郁郁而终,实在可惜可怜。
但换个角度说,说不定正是他自己才高而现实不给力的情况,给了他各种现实的情绪和情怀,否则他天天好吃好只能单纯地吟风弄月,诗词说不定就要陷于华而不实的境地了。
于他个人来说,真是憋得苦了。但这憋出了他流传后世的诗词。而这些诗词最大的特点是,它们都是在他而立之年以前写的。少年成年,有才而不得志,不得志却又消沉,这注定他能成为一位优秀的文人。可话说回来,他的才华要是来得晚点,上点年纪的他再不满意现实,可能也可以自我疏通,然后长命百岁,再写出更多好的诗词。
说回他的消沉以及愤怒的诗词,在如今的时代只可把玩欣赏而无须感同身受。因为我们身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伯乐多的是,但千里马更多。你无须感慨,如今已不缺平台,只怕你没才华。

而这个最好的时代,造就最好的才华,已经不需要经历最悲惨的苦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