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森
关于"我"的概念,并不完整。
从婴儿到少年,我的第一个记忆是尿床后醒来,那是一个白天的中午,感觉头很痛,所以下意识地哇哇大哭。以前全是空白的,那个时候有我吗?所以对我的感性认识是三岁后的。那三岁前有我吗?假设那时候没有我,我的年龄是怎么来的?
这就会让我思考时间这个东西,此时的我是由年龄决定的,从此时去看三岁前,我存在吗?假设不存在,我是不是应该不是52岁,而应该是49岁?
但这只是一个假设,一切的一切,身份证,档案,父亲,母亲,每个长辈有意无意的透露,都能证明我就是我,这个我是52岁的我,而不是49岁的我。
我不是我
在此时,这个我显得很诡异。
既包含过去断片的我,也包括过去各个时段(少年,青年,快乐,沮丧等等)的我,又是完全不同的我,甚至是互相矛盾的我!我的存在只是各种图片的连缀而已,时间,他只是一根绳子,起串连的作用,记忆只是一个编辑者,负责前后,负责将这根绳上的组合更合理化,变得更逻辑一些。
记忆他应该是带主观性的,他会因心理状态,以及出于生理保护的心理异化状态,而打乱时间,作非时序化的组合。
居于这个逻辑,时间甚至可以不存在,因为要组成我,那些一个个的画面并不完全需要时间的排列。
这时的我已经变得似是而非,唯一能证明我的,也就肉体而已,因为肉体提供了记忆,提供了疼痛,味觉,舒服,快乐等等的体验。这些会汇集成成就感、征服感以及对应的挫败感、崇拜感等。
我的存在都是以感官存在的方式而存在的,而我对我的认识最不能摆脱的也是感官所提供的名利财色睡食,
我到底是什么?反而体会得不深,不多,那么真实的我反而难于呈现出来。这个我到底是感官的我?还是心态的我?
我不是我
进一步想,我有没有能力突破感官和生命的桎梏,不依靠记忆和心理,用肉体去自由串演自己需要的每一个情节,让时间自由地串起每一个情节,作自动完美的编辑过程!
这是一种联想,其实我只能是残缺不全的我,在好坏之间,对错之间,前后之间踟蹰而行,伴随着疑惑,非常泥沌地行走。
三岁前没有记忆。其实现在的我们又和婴儿有什么区别,可能有能力突破的方式也是自己才识不够,难于攀援的高峰。希望自己真正长大的思路将永远醉心。践行之路或可云开日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