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历史是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读它还有什么用呢?
这个话题,我想了很久。
因为从现实生活出发,学习历史并不能为绝大多数人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顶多可以满足兴趣上的需求。
但历史除了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外,它却能给我们带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经验。
莎士比亚就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历史人物的事迹,我们可以学习他们为人处世的经验、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

1、
智囊
明天启六年,写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本书的明代著名学者冯梦龙,将古代从先秦到明代1238则智囊故事,编录在一起,写成了一本《智囊全集》,专门教人如何成为“聪明人”。
这本书按照内容分为十部二十八卷:
《上智》、《明智》、《察智》三部,所收历代政治故事表达了冯氏的政治见解和明察勤政的为官态度;
《胆智》、《术智》、《捷智》三部,编选的是各种治理政务手段的故事;
《语智》收辩才善言的故事;
《兵智》集各种出奇制胜的军事谋略;
《闺智》专辑历代女子的智慧故事;
《杂智》收各种黠狡小技以至于种种骗术。

【智囊】
2、
讲一个书中的小故事:
杂智部·京邸假宦官
明朝嘉靖年间,有一个书生北漂,打算等朝廷分配工作。
可过了很久,朝廷才传出分配工作的消息,书生瞧了瞧自己空荡荡的钱包:这好消息是要来了,可自己也要喝西北风了。不行,得先借点钱等自己工作稳定下来再说。
于是,书生便四处找朋友借钱。
书生的一个旧友听到他找朋友借钱的消息,马上就过来对他说:兄弟,我帮你打听到,有一个宦官愿意借钱给你,不过他喜欢别人巴结他,你如果给他送份厚礼,他一定会借给你钱的。
书生一听这消息,高兴极了,只觉得这朋友够哥们!
书生变卖了家人给自己的值钱玩意,凑了一百金的样子,就去宦官家里打点关系。
到宦官家后,书生一看那里到处都是带着御赐字样的东西,心里更加肯定这是自己的福气啊,看样子真是认识到大人物了!
收了礼的宦官,也很有礼貌,享礼微笑,许贷八百,庐儿曰:“已晚,须明日。”
出了门,朋友也对他说:回去后早些休息,明天我们早些来。
等到第二天,书生来到“宦官”家的时候,却只发现一座空房,宦官和朋友都不见了,他傻眼了。
书生向邻里打听到宅邸主人后,找上门去,原主人回答他:之前有一个自称宦官的官员租下了这里,我也不知道他去哪里了。

【智囊】
这时候,书生恍然大悟,原来,我这是被骗了?
这个故事特别有代表性,它指出了我们生活中最容易被骗的几个原因:
一、熟人推荐;
二、对方用超过我们心里预期的条件,打消了我们的顾虑;
三、对方的身份背景,让我们感觉非常具有说服力,从而放松了警惕。
看到上面的东西,其实放在生活中,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如果我们提前知道以前发生过这种事情,那么别人用相似的方式来欺骗我们时,我们便可提前警惕规避风险。
所以,读历史除了满足我们兴趣爱好方面的需求外,还能够从中汲取养分,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提供排忧解难的方法。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