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吴军写给大女儿梦华的一封信,最后一段总结得很好,所以我决定给大家分享。
吴军引用了妹妹梦馨最近看的一本书《幸福的蓝色地带》带出幸福的话题。
作者比特纳认为幸福是一种感受,并非是钱可以衡量的。当然,这种感觉也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与一个人生活的环境相吻合。
这本书中描绘的哥斯达黎加人超乎常人的幸福感,来自生活本身的轻松、愉快,它不需要多少钱。如果一个人认同这样的想法并且生活在那个环境中,他就会感到幸福。相反,在新加坡,通过努力挣到很多钱的人感觉自己很幸福,因为那个国度崇尚这种价值观,显然,具有这样价值观的人来到哥斯达黎加就很难有幸福感了,因为他会和当地的文化、习俗格格不入。反之,一个无忧无虑的哥斯达黎加人在新加坡也不会幸福,因为那里的人会觉得这个不想努力工作、凡事无所谓的人实在是一个坏典型。
比特纳的另一个观点我也赞同,就是幸福需要基本保障。他在书中提到了三个幸福指数特别高的国家——哥斯达黎加、丹麦和新加坡。虽然它们的政治制度不同,前两个比较社会主义,甚至有点共产主义,而新加坡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强调个人奋斗,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大家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大胆追寻自己的理想。中国有句老话,叫作穷人志短,也就是说,当人吃不饱肚子时,很难有崇高的理想。我不为你将来的生计发愁,不过依然要提醒你。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给自己留一笔应急的积蓄,以便你做事没有后顾之忧。
谈了比特纳对幸福的观点后,吴军开始谈自己对幸福的看法。他认为有两点,一是生命通过基因传承而延续,当人们看到自己的生命可通过基因一代代延续时,会不自觉地展开会心的微笑。二是影响力,如果把人生比如为一条河,河的水量由它的长度、宽度和深度三个因素决定。有的影响大,但未必长远,如流行歌手。有的绵长持久,如莫扎特。当然,大部分人很难成为影响力较大的人,不过没有关系,只要我们对世界有一些正向的影响,就会由衷地感到幸福。
看了比特纳与吴军说的幸福来源,我陷入了思考,或许每一个人对幸福的看法都不尽相同,可是幸福的表现大概都一样吧!快乐?满足?
生活的大环境,我们很难去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善身边的环境。当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与家人相处融洽,与亲朋邻里和睦友好,有读书、运动与听音乐的时间,我就会有幸福的感觉。所以,我的幸福来源并不是极困难的那种。
吴军信末的一段,引人深思,我们是否常常忘了初衷?
欧文说,人类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其实,我们做很多事情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如果做一件事背离了这个初衷,我们就需要审视自己了。
这是南北芪今天的分享,下一次我们一起看看吴军与女儿谈的“决策时格局要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