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语文·生命·境界—— 观《古人谈读书》授课有感

语文·生命·境界—— 观《古人谈读书》授课有感

作者: 梦里不知身是客_Whm | 来源:发表于2019-12-14 12:46 被阅读0次
语文·生命·境界—— 观《古人谈读书》授课有感

        从自老子在《道德经》上说了一句话: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国人似乎从此与“三”有了不解之缘。

        佛家有人生三境界之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王国维学问有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连弗洛伊德意识也有三段论:本我、自我、超我。

        人有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民间有人生三大幸事: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

        …………

        三是三,三也不是三,三应该表现为一种自然而又非自然的层递之美,三是境界。

语文·生命·境界—— 观《古人谈读书》授课有感

        教师发展也有三阶段的说法:学习摩仿,站稳讲台;发展提高,成为骨干;探索突破,成为带头人。

        语文教学也有三的说法:实用的、科学的、审美的。

        三是三,三也不是三,三应该呈现一种对应之美,三是境界。

        以一求三,未免好高骛远,并非没有画虎反类猫之嫌。

      以三看一,未免自我标榜,并非没有五十步笑百步之疑。

      以二说一,可能是千疮百孔,以三说一,可能是一无是处,如此二三既无温度,也无风度。

      何不以己一待彼一,以己二比彼二,以己“二”“三”看彼二,建设性的说一二,既有春天般的温暖,又有长者般之风范。

      古人谈读书,谈的是读书,谈的更是境界,古人颇好境界。“敏儿好学,不耻下问”,“敏”是一,“好”是二,“不耻”是三,是本我、自我、超我。“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是一,“不厌”是二,“诲人”是三,既是人生观层递到价值观,何尝不是世界观的体现呢?……

        人生何不是语文之?举象之,唤起表象,形成认知;想象之,设身处地,激活认知;换向之,逆换方向,强化认知;自相之,转向自我,升华认知。

      语文,是关于生命的,也是关于境界的。

相关文章

  • 语文·生命·境界—— 观《古人谈读书》授课有感

    从自老子在《道德经》上说了一句话: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国人似乎从此与“三”有了不解之缘。 ...

  • 【菊言菊语】创意作业——沉浸式学习古人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是《古人谈读书》,文中的古人指孔子和朱熹,古人的读书方法和读书态度,让我们受益,好...

  • 关于读书

    部编版语文五上第八单元的主题是“读书明智”,在这一单元里领着学生们学习了《古人谈读书》,了解了古人的读书方法和读书...

  • 观天宫授课有感

    地球外的宇宙是那么的浩瀚那么的神秘,仿佛能吞噬一切,真不知它的味道是甜是咸是苦还是辣呢?里面有不计其数的小...

  • 古人谈读书

    作者:曾国藩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

  • 古人谈读书

    执教永嘉 朗读者 两个专场,孔子,朱熹 二年级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2题 通假字知,第四声,智慧。 板书,注释 说意思...

  • 古人谈读书

    《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宋·朱熹) 余...

  • 古人谈读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 古人谈读书......

    古人谈读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 只照小学四年级听课录

    学科:语文 授课教师:宋林芳 第18课《生命 生命》 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分析课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文·生命·境界—— 观《古人谈读书》授课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uc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