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
高文作品:短篇小说《证据谜局》

高文作品:短篇小说《证据谜局》

作者: 新蜀报 | 来源:发表于2017-08-22 15:09 被阅读121次

天阴沉沉的,厚厚的云层挡住了太阳的炙热。走在江州市广场的林荫下,却感受不到一丝丝的凉意,虽近深秋。

要返校前的一天,纪锋带着我刚结束对江州市一起经济纠纷案的采访。我翻出新买不久的手机自语道,如果社里能够给新闻记者都配一部GPS定位器,就好了。

纪锋对我的话不并认可,反问,新闻记者的采访应该相对独立,配了GPS,记者还能完成报道事实的责任吗?更不要说你长讲的事事汇报,如此还能保障自主采访权?

纪锋的说法也非全无道理,有些案件本身所涉及的问题,就很敏感,向上一反映,就会适得其反。别说报道事实真相,你可能连采访的资格都会丧失。

这也是我日后才逐渐明白的。

纪锋35岁,是江州市江州日报旗下城市周刊的法制调查记者,而我则是从学校分过来跟他实习的学生,还有三天,就得返校继续学业。

听完这话,我很不服气的反驳,不让单位领导知道记者的行踪,在没新闻法的今天,记者的安全,谁保障。

纪锋语重心长拍着我的肩头:“小子,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决定法体。目前,新闻是没有立法,记者的权益是无法得到保障,可是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要努力将事实还原于公众眼前,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得……”

话音未落,纪锋的电话响起,打断我们可能还会继续的谈话。接完电话,纪锋若有所思的用手推了推眼镜。“走,买点便食,上车。”纪锋的话,简单且直接,但我下意识感觉到又出事儿了。

每逢遇到读者报料,纪锋那“拼命三郎”劲头就会冲破他那一脸的书生气。

平日里不工作时的纪锋,看上去不像个从业多年的记者,反而像个大学生,书生气十足的那种。

在车上,纪锋说:“柯东,昨天江州市人民医院,一位老人在输液过程中,突然死亡,我们必须马上去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据我所知,江州市人民医院是江州市一家老牌知名医院,属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江州市里算是最大一所医疗机构了。

还有,他叫我小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性子掘,有时就像头倔驴。“你看好吧,这起医疗纠纷,如果反映属实的话,院方不但不会和我们配合,还会横加阻拦,甚至找个‘莫须有’的理由让我们无法接近真相,不信你看着吧。”

我暗自心里并不相信这位老记者口中所说的“莫须有”,或许因我还是个学生,经历不多的原因罢了。

随着采访的深入,纪锋的说法却一点点的得到印证,也给我上了一堂新闻教科书上无法捕捉到的知识。

来到医院大门口。

大门口旁边树阴的一个中年女性正焦急的左右踱着步。从目光中可以看出她的焦虑和无奈。中年女性戴着一副看上去度数很高的眼镜,面容憔悴,眼睑边布满了血丝。还时不时的向自己的手表看去,像是在等什么人。

突然,她的电话响了。

“你在那里,你是报料人吗?”

“是的,我是,我在医院的大门口,你来了?”从我身边传这样一句话,这才知道是纪锋打的。

“是的,我看到你了。”

这是中年女性好像也看到了我们,向我们快步走来。

“我叫孙芳,是死者的女儿,我等你们好久了。”

“我是江州日报城市周刊的记者。”纪锋介绍完自己,又指着我,“这是报社的实习生。”

“说说你这边具体的情况吧。”

“父亲是患了带状疱疹,俗名“蛇缠腰”,才几天前住进市人民医院就治的。本来输了三天液后,病情有所好转,疱疹也没有继续发展开来,怎料想,昨天突然口吐白沫……”

话音,在孙芳抽泣声突然止住。

死者叫孙成海,是一个退休老工人,68岁,江州市本地人。

“老人去世前,在医院发生过什么特别情况?”纪锋问。

和一个老调查记者谈论事发全部经过是很有必要的,老记者的“老”就反映在,他们会不断对新闻事件本身提出一个又一个的假设和追问,然后,逐一去解开谜团。

“昨天,父亲突发症状时,我们送父亲去急救室抢救时,我忘带了一些到医院办手续的证件,当我反回病房时,却发父亲睡过的病床整洁如新,”孙芳强忍着哭声说,同室病友说是医院的护工在我们出去不久,进来收拾的。

死者是被送去急救室抢救,并不等于一定死亡。我脑海里充满种种疑问和猜测,医院既然还没有对死者进行抢救,为什么护工会先一步清整床位?院方知道护工提前清整病患床位的事吗?这是无意的,还是故意?

“你想到什么?”纪锋突如其来问话,打断我的思索。

“死者,还未经抢救,医院护工就先行清整床位,应该说明医院一定存在重大问题,不然医院怎么会在死者未死前,就断定了其会无法救治。”我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推断。

“好。但是和你说了多少遍,不要在事件没有了解清楚前,下断语。‘应该’‘一定’此类字眼,更加不要出现!更不要加入个人感情色彩。”

“明白!”

“别唯唯诺诺的,小子,说说看你对这起事件的想法。”纪锋再次问我。

我从来分辨不出纪锋要我说看法的时候,到底是鼓励大鸣大放,还是为了引蛇出洞,接着秋后算账。于是,我还是说了一个想法。说到半腰,纪锋笑了。

人类并非靠语言来传递所有信息,笑容就是另一套独立的信息系统。不必动口,纪锋就能笑得不怒自威,或者像现在这样,笑得好像在说:“幼稚”,或者笑得让我自己就觉得自己十分幼稚。

“除了这点外,昨天,医院过道病人很多,好像又有领导检查工作,护士都忙个不停,平日里的例行查房也少了。”

“父亲在输第一组药液时,并无任何异样,还和我有说有笑的聊天。”孙芳回忆。

当第一组药液输了快三分之二时,孙芳开始去找护士换药,数次催促后,都不一见人来,孙芳只得找到父亲的主治医师王烯,向他反映换药的问题。问题反映后,护士很快就来换挂上了新的输液袋,注满了药液。

新药液输至二分之一,发现父亲全身开始抽搐的孙芳慌了神,加盖一床被子后,依然不起效,便叫来了护士。

护士见状,没说一句话,当即转身离开病房,一会儿又返回病房取走了输液袋。几分钟过去后,护士再进到病房时,手上已拿来一袋新装满的药液。

当孙芳将孙成海死亡前后种种事情叙述完后。

纪锋看了看我,沉思了一会儿。

“小子,你从中发现什么问题和蹊跷之处吗?”

一下,我还真没有缓过神来。

“小子,发什么愣,问你从中察觉出什么问题了吗?”纪锋加重语气追问。

我这下才反映过来。

我想了想,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问题嘛!

纪锋再次用手推了推眼镜说,这才是这起医疗纠纷的关键环节。

这是他找到事件发展“中心结点”时的一个习惯性动作。“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纪锋深吸一口气,熟悉的背出了相关的法律条文。

“如死者家属反映的问题属实,院方在换取输液袋过程中就的确存在流程操作不当问题。”

能第一时间背出法律条文,这一点也不让我感到吃惊。

记得当到江州日报城市周刊实习的第一天,老记们就告诉我,纪锋是政法大学的高才生,毕业后“弃法从闻”,来到报社,从事记者工作的。

我也试图问过纪锋,政法大学毕业,为什么不考律师和公务员,他的回答到挺干脆。说是“受不了那种管制和压抑”。

我想,不然他不会选择新闻这条路了,至少这算是原因之一吧。

第二天,纪锋带着我从侧面了解到患者死亡当天医院的人流情况,也同时印证了孙芳的说法。

我们还跟随孙芳的代理人王律师对医院进行一次暗访,暗访中发现孙芳提及的二分之一的药液袋的确存在,院方对此也不否认,但院方医务人员确一口咬定药液袋是干瘪的,里面没有一滴药液。

院方对王律师和孙芳解释说,死者的输液袋就是这一袋,不会有错。你们说的装有二分之一药液的袋子并不存在,一定是你们记错了。

当王律师反问,为什么事发当时,不对疑似引起不良后果的药液,当着患方在现场时,对实物进行封存时,院方医务科人员没有做任何正面回复。

暗访完医院后,纪锋问我,你知道下一步应该如何走了吧!

我不假思索的抛出一句,应该是正面交锋的时候了,去直接碰碰医院的“神经线”。

“小子,这次算是说对了。”纪锋笑着拍拍我的肩膀,已经忙两天时间,先回去休息,明早,去打他个措手不及。

第二天一早,纪锋和我一起来到了江州市人民医院。

走进办公室,一个身着白大褂,挺富态的中年男子正坐在办公桌前看着一份江州日报。他见有陌生人进来,不太客气问了句:找谁?

而早在走进医院办公大楼前,我们看过工作人员公示栏,知道这个中年男子正式我们要找的办公室主任赵童。

“我们是江州日报城市周刊的记者,找赵童主任了解事情?”

“什么事,我就是赵童。进来坐下慢慢说。”

纪锋和我走进办公室,在纪锋与赵童寒暄的时候,我有意的打量了一下赵童刚才看到的江州日报版面。

从时间看可以清楚的知道报纸正式是当天的,而赵童刚才看得也并非新闻版面,而是一片关于江州市人民医院的专题,题为《江州人民医院侧记之皮肤科治疗再创佳绩》。

在说明来意,准备按原定计划进行采访时。

赵童苦笑着,直言不讳的对我们说。

“兄弟,你们如是报道正面的宣传,我们欢迎,我们配合,负面的就免了吧。你们没有必要问太多,你们是报道不出来的,写了也没用。”

当纪锋和我正在纳闷的时候,赵童不加掩饰的拿出一份江州日报与江州市人民医院的协议,虽然,只是一份复印件,但江州日报的大红章和副总编的大名清晰可见。

协议内容上有这样一段话,江州日报与江州市人民医院协议期间,江州日报不得报道有损江州市人民医院印象的任务负面稿件。

采访不成,走出大门,我就开始抱怨,那有这样的媒体,那能这样和合作单位签订协议,新闻还有自由吗?

“小子,你现在明白,我为什么反对你事事向领导汇报的书呆气了吧。”纪锋站在医院的楼下花园里,点燃了一支塔山牌香烟。

在我跟纪锋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到时常见到的包里有烟,却很少见他抽烟。

让纪锋和我都没有想到的是,吃过晚饭,赵童通过熟人想约纪锋到茶楼一聚。

“聚无好聚,但又不得不去。”

“看看今晚这位医院的赵童赵主任究竟想给我灌输什么样的思想,你明天也要返校了,今晚一起去听听吧!”

晚10点,纪锋带着我如约来到赵主任约定的茶楼见面。

当晚,赵童大玩迂回战术和心理战,说了一堆医院背景的事情出来。

纪锋呢,只是在坚持新闻原则的同时,和他玩起了太极。不过,他们谈论的话题就是稿件该不该发的问题。

在任何人看来两个抱着不同目的的人谈话,都是不会有进展的。

冷场也是无法避免的事儿。

但纪锋和赵童却谈了两个多小时,话题时断时续,最终任务人都没有服务说方。只好不欢而散。

第二天,我回到学校继续学业,一年后才知道当时纪锋还兼着省上某法制报的驻站记者。

听一位江州日报的老记者说,在江州市人民医院的办公室主任赵童约纪锋见面后的第二天,纪锋的稿件都被压下了,压稿件的江州日报的领导和省上某法制报的领导。

这位老记者还告诉我,纪锋不久也因为医院这篇稿件的问题被辞退了。

而跟老记者纪锋的那一次实习,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

我至今也不明白,一起简单的医疗纠纷,为什么会惊动省、市两家媒体的领导“集体出面”“封杀”,而最终还让纪锋这位老记无奈的退出了江州媒体的舞台,或许还涉及某些高层领导吧。

稿件未发,调查未完,老人孙成海的死也不得不被蒙上一层神迷的面纱,可是事实真的会被永远尘封吗?

我并不知道……

白与黑的对立

——高文《证据迷局》揭示的秘密及本质属性

□邓安明

一起“医疗事故”,其实是利益与权力,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一系列故事都因法制记者纪锋调查老人孙成海的死展开的。“我”实习期满,即将回归学校,而就在回校前接到报料人的电话,进而演变成一场白与黑的“反谍剧”。小说重点刻画了“纪锋”这个人物,他的身上集聚了正直、善良、坚定、执著等优秀的品质,正因为如此,主人公最终在这场“事故”战争中不畏牺牲、追求真理的精神感动和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并汲取了来自基层新闻工作者正能量的源泉。

阅读医疗事故的小说我还是第一次。此文虽没有给我更多的饥渴感,但作者非虚构写作的态度值得我尊崇。他以亲身体验,用别人的痛楚嫁接或移植到自己内心深处,快乐、洒脱的自己从那一天起人生就如此地转了个弯,带着悲悯与痛悟,以纪实体形式呈现给自己和读者。因为这是法制记者的职业道德和操守!

搁置了许久未动笔的原因,是因为我的痛都麻木了,要我龛下来,只有神经死亡才能令我不思考。这还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想观照现实,用文眼发现世间的公平与不公平,从而寄望于司法公正,想着公正中立的法官不会像医院童主任和媒体领导的道德沦丧,自己的思想挣扎着要从这个泥潭中走出来,但自己要忘记这一切叙事,去抒写生命里的绿色、蓝天白云。很难?

可是,现实是残酷的,这件事能否在江州日报和某法制报曝光,医院能否给予死者家属的赔偿,媒体还能否恢复纪锋的记者身份?这是现实的叩问!既然思想身体那么痛苦,夭折的稿子又不能公付于众,为什么不诉诸于笔端把内心的痛苦宣泄出来?为什么不把现实的丑陋揭露出来呢?于是,这才拿起了笔,准备为这篇小说写些文字。

黑色和白色是两个对立色。

从文学意义上说,黑色代表神秘、凝重,黑色还能折射出生命的一些哲理,比如美好事物的稍纵即逝。白色代表纯洁、透明、神圣,透过白色也能悟出人生的一些内涵:生命的脆弱、人性的淡漠与真诚。

万千事物有着万千种眷恋,而独有一种眷恋,却充满了凄美之情,那便是对生命深深的眷恋。云把眷恋给了变幻的风,风把眷恋给了绿色的春,春把眷恋给了明媚春光下的我们,就让我们把深深的眷恋给我们执着的守护神――白衣战士吧。

虽然经历了江州人民医院护士换药不及时、承受着不负责任的护工违规处理医器带来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还有被医疗事故,但我依然会对那些真正的白衣使者充满敬意。同时,对那些漠视生命、把生命当试验品、贱踏生命的人,不配当白衣使者的,你的内心和人性是被黑色弥漫包裹、泯灭的。

生命瞬间的凋零枯萎,所有美好的一切都回不去了,这一切只是需要1分钟。1分钟药物的耽搁,可能就会葬送一个家庭的幸福;1分钟的怠慢,可能就会制止灵魂的血液流淌。可恨的护士和护工。

一位法学工作者针对黑和白有过一段对话。从哲学上说,黑和白是两个真实存在,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但分清黑白,是需要有双真实的眼睛、公正的心和敢于说真话。而不是戴了墨镜之后再含糊其词。

这段时间,我为找到那份公正,那份厚重的公正,所以才沉默在高文个中滋味的纪实体小说中,便一直把文学当生命的支撑点,用手中的这支笔,记录这真实的世界与光辉的人性。

(本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作者简介:高文,中国法学会会员,警营文化策划人,警歌音乐词作家,新媒体工作者,法律教育工作者,先后四川法制报、四川法制网、民主与法制时报、人民法制杂志社、法治周末四川工作站、四川新闻网、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等法律服务机构从业,曾创办中国新蜀网全媒体中心(传承民国川渝报业《新蜀报》“使文化深入民间”为宗旨)担总编辑。现就任公安部全国公安文联美协培训基地新媒体中心执行主任兼中国警营文化论坛编辑部总编辑。

代表作品:《女娲之后——“雅女”艾如》、《雅安:六十六张人民币“横批”新居》、《一场城市与污染的抗争》、《两座垃圾场》、《“五艺”商人王昌贵的梦与痛》、《气象测报室谜案》、《“孤岛”中的干警》、《四川渠县和乐乡违规开发古镇资质不全被叫停》、《四川邻水“死鱼事件”的背后》、《危机中四岗村》、《农民工新生代——被徘徊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特殊人群》、《玻璃条在她脸上“呆”了一年》、《吹响改革号角勇当改革尖兵——记四川法院邀人大代表走基层视察活动》、《“432”网格化模式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齐抓共管大综治巡礼》、《为灾后重建有序有力推进提供政法保障——“4·20”芦山地震两周年四川省雅安市政法系统灾后重建纪实)》等近千篇报道,涉及社会各各方面。

相关文章

  • 高文作品:短篇小说《证据谜局》

    天阴沉沉的,厚厚的云层挡住了太阳的炙热。走在江州市广场的林荫下,却感受不到一丝丝的凉意,虽近深秋。 要返校前的一天...

  • 推荐一个作者丨二丨短篇

    作者:茶糖 推荐理由:短篇小说为主,文风平和,素材新颖,耐读性高,但更新较慢。 作品推荐:相亲局中局、相术丨你的脸...

  • 小说评介|《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习惯主导下的一个悲情故事

    文/王栩 (作品:《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冯骥才 著,收录于《新中国70年优秀文学作品文库:短篇小说卷·第二卷》<...

  • 共读《格列佛游记》(14)

    或许,一个国家,就是一个谜局,局中人,很难得知,这个名为祖国的局的真实面貌。 当局者,谜。格列佛口中,...

  • 人生谜局

    如果要用两个“关键词”来描绘自己当下的状态我觉得是焦虑与坚定。 焦虑是我从小到大一直有的状态,几乎如影随形。对未来...

  • 中国诡实录——结仇

    【微信公众号:木偶诡异漫画(muouguiyi2015)】 【鬼狐完结作品《西游谜中谜》:https://www....

  • 心入局谜

    我当然也不知道这么多年的相待会是期许的结果,只因当谜了自己入你的心局,反复着试着去用力用心获得,在你的一回眸一嫣然...

  • 爱评说 | 圣诞迷宫

    《十六字令·迷宫》 麋,匿入宫中圣诞谜; 寒冬聚,今夜鹿红蹄。 — 2017.12.28 爱评说 拙文为原创作品,...

  • 【迷不迷偈】

    《迷》是我最得意的一张摄影作品,夜晚用流光模式拍摄的。当时有感赋诗一首—— 【迷不迷偈】 迷时谜是谜,不迷谜非谜。...

  • 小说创作课笔记

    小说的结构技巧 文:骁勇特善战 短篇小说的结构技巧。作品的复杂组织,构造,反映了作品中整体和部分,部分和部分之间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文作品:短篇小说《证据谜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dl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