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对不起,我们在地铁上不读书

对不起,我们在地铁上不读书

作者: 彼得猫乌金 | 来源:发表于2017-02-12 22:21 被阅读0次
摄影:Dina Belenk

前一阵,哈利波特电影里的“赫敏”在伦敦地铁上丢了100本书,随即引发热议。很快,国内的北上广等城市也开始效法起这种读书分享活动。

在广州,一个年轻培训师在地铁上放置了9本书,等待乘客取阅,但随后却遭遇了视而不见、误解占座、保持距离和保洁收书等尴尬。

后来,由黄晓明和徐静蕾等艺人领衔,某出版公司在北上广的地铁、航班和顺风车上放置了一万本图书供人阅读接力,也引发了一系列质疑。

比如:早晚高峰地铁拥挤,没地方放书。比如:这不是倡导读书,而是一场营销作秀。比如:照抄国外活动策划,没有新创意。

也有评论说,对比伦敦的经验,要注意国内的实际,表明活动的意图和玩法,这样可以避免乘客误解,也更容易达到预期效果。

其实,这场丢书公益活动在中国遇冷并不奇怪,那些质疑声音也合情合理。伦敦的读书传统有口皆碑,而我们只有在地铁上玩手机的习惯。

任何舶来品都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这也就注定是一段曲折的过程。比如说,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可口可乐。

这种著名的软饮其实在1927年就已经进入了中国,后来又离开中国。直到1979年,它又重返中国,并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当时在北京,可口可乐只允许被卖给外国人。又过了一段时间,又因为可口可乐含有咖啡因而禁止销售。

有趣的是,我们喝的茶也含有咖啡因,而且是可乐的6倍。而咖啡,其中咖啡因的含量是可乐的几十倍。

再后来,可口可乐终于可以公开销售了。这种洋气十足的饮料成为一种时尚,人们以送可乐给亲友为荣。1984年,普通中国人拿可乐的照片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

或许,可口可乐还不是最曲折的例子,但道理是一样的。接受新事物需要过程,也需要考虑实际,而时间是最后的良方。

地铁丢书这种公益活动也是一样,它脱胎于阅读传统深厚的西方,进入国内不可能一下子就被人接受,除非陈光标愿意在每一本书里夹上人民币。更何况我们的地铁拥挤不堪,还是拿着小巧的手机更方便。

不过,我还是有点不死心,很想知道在地铁里放几本书是一种什么体验。如果可以的话,分享出来也一定很有趣。

相关文章

  • 对不起,我们在地铁上不读书

    前一阵,哈利波特电影里的“赫敏”在伦敦地铁上丢了100本书,随即引发热议。很快,国内的北上广等城市也开始效法起这种...

  • 地铁上的“对不起”

    每周五晚上,固定班次的高铁,固定时间的地铁,我习惯了这样从单位回家。 今天下起大雨,像往常一样,我转地铁回家。正对...

  • 关于公众阅读

    读书这种事情,在现在的社会上已经被妖魔化了。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消息:某某国的地铁上全是读书的,而中国的地铁上大家...

  • 在地铁上

    在地铁上,回住的地方。 坐了一个小时的地铁去剪了一个头发,因为之前在那个地方办了一个会员。 可能会觉得有点远,但是...

  • 在地铁上

    当顾执离开的时候,他从随身的兜里掏出一个圆滚滚的东西来。 我也没有好的礼物送给你,这个是我花五元钱在网上买的挺好好...

  • 在地铁上

    天空出了血月的次日,远房亲戚因了疾患住进城东西京医院,我至医院探视。因我住在城南,须得乘坐地铁方可抵达城东。 虽然...

  • 在地铁上

    地铁上人生百态,各自观察,你在地铁上遇到哪些有趣或无趣的事? 1.旁边的女生在研究欧诗漫卖点分析,想想在画廊销售时...

  • 在地铁上

    高中聚会回家的地铁上,人从多变少,到现在我还有个位子可以安静的码字。 可在这样夜晚回家的地铁上,像是看到了以后的自...

  • 在地铁上

    上了八号线地铁 这节两排座位上 有七个美女两个帅哥 捧着手机 脸上挂满笑容 一位满鬓如霜的老人站在一旁 一个衣着朴...

  • 在地铁上

    在地铁上。 很无奈。 不得不说每天上下班就像工厂的机器一样,不停息地流水线式的运作着。 地铁按点来,我们被扔进地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不起,我们在地铁上不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fz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