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三观卖血记是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故事的主线主要是围绕许三观的几次卖血经历展开。
许三观第一次卖血是跟着两个村里的人出于好奇而去卖的血。卖血后的钱他用来结婚。通过第一次卖血。他有一个男孩变成了一个男人。
许三观第二次卖血是为了给方铁匠还债。妻子和前男友偷情所生的许三观白养了几年的大儿子大乐为弟弟三乐出头,打伤了方铁匠儿子的头。方铁匠找许三观要治疗儿子的钱,许三观没钱,方铁匠就把去许三观家里的东西全部搬走了,只留了一张床。许三观没有办法,只得去卖血,把东西都赎回去。
许三观第三次卖血是在三年困难时期,许三观全家人喝了57天的粥,实在受不了了。许三观去卖血带孩子们去饭馆吃了一碗阳春面。
许三观第四次卖血是为了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教育的孩子二乐尽快的回到城里。二乐所在村的村长来许三观家里,许三观没有钱招待人家,于是就去卖血,卖完血以后。弄了一大桌子菜。逼迫许三观在刚卖完血以后喝酒,喝的许三观倒地吐血。
许三观第五次卖血是为了孩子大乐。大乐得了肺炎,在上海住院需要钱救命,许三观借完所有能借钱的人。一路卖血到上海为孩子筹钱治病,差一点因为卖血死亡。
许三观第六次卖血没有成功,那时候他已经垂垂老矣,突发奇想想为自己卖一次血,用卖血的钱吃一盘炒猪肝,喝二两黄酒。结果医院的血头嫌他老,不让他卖血,还羞辱了许三观把他赶走。在回家的路上许三观边走边哭,他感觉到自己老了没用了,他焦虑如果这个家庭成员再遇到大的灾难,他再也没有能力挽救这个家庭了。
在看这部小说前,我先看了故事简介,再看了一些读后感。其中有一篇读后感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他说这个故事太真实了。是啊!看完这篇小说以后,我也有同样的感受,小说里面的各种故事,我或多或少经历过或听说过或见到过。甚至小说人物的一些心理感受,我也曾经有过。小说的细节里有许多人性闪光之处,让我感动,值得称道。
许三观13岁丧父,母亲外嫁。没有了父母他无法生活,徒步去找在农村生活的爷爷。结果迷路,在半路上碰见了他四叔,四叔带他回去,并给他吃的。从此他一辈子都记得爷爷和四叔的好。许三观对孩子说,他要给爷爷和四叔养老送终。
许三观知道他养了九年的孩子大乐不是他的亲生孩子后,三年困难时期,在全家人喝了57天粥,许三观决定带全家人去饭馆吃一碗阳春面,他却没有带大乐去吃面,而是给大乐给了5角钱,让大乐去买一个红薯吃。大乐没吃饱,许三观让大乐去找他的亲生父亲要吃的。结果大乐的亲生父亲何小勇将大乐赶出了他家,不承认大乐是他的孩子。大乐边走边哭,在街上逢人便问,只要你给我一碗阳春面,我就是你的孩子,我以后为你养老送终。许三观后来找到大乐,背着大乐去饭馆吃了一碗阳春面。他对大乐说,以后我就是你亲爹。许三观说这句话时,我感觉到这个人物闪闪发光。我完全能体会到大乐当时绝望孤独无助心理,小时候在一个雨夜和父亲怄气,我离家出走心里和他了比较相似,我决定徒步走15公里到外婆家去,结果半路被邻居碰见带了回来。当时父亲并没有赶出来找我,我感觉我被全世界抛弃了,绝望而无助,这个画面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许三观复杂的心理变化我也感同身受,因为我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
许三观妻子的前男友何小勇被车撞了生命垂危,在大师的指点下,何小勇的妻子找到许三观求许三观让何小勇的亲生儿子大乐去何小勇家的房顶,喊何小勇的名字,以帮助何小勇回魂。许三观让不情不愿的大乐去帮助何小勇。
在文革时期,许三观的妻子被挂上破鞋的牌子,剃了阴阳头,在街上整天被殴打被罚站,三个孩子都不愿意给他们的母亲送饭,许三观端着藏在白米饭下的肉菜,悄悄对妻子说,肉和菜都藏在白米饭下面,你乘人没在的时候赶快吃。妻子只吃了两口,就对许三观说,把这些肉还是带回去给孩子们吃吧。这个情节让我看到了父亲对母亲,母亲对孩子们深沉的爱。
大乐得了肺炎,去上海治疗,许三观挨家挨户借钱,后来去了已经去世的何小勇家找何小勇妻子借钱,何小勇妻子把他们家绝大部分存款全部借给了许三观。钱依然不够,于是许三观一路卖血到上海,在许三观因卖血而休克时,在许三观因卖血过多浑身发冷打颤,面色灰白时,在许三观在医院误认为孩子大乐死亡大哭不止时,我异常感动,心痛泪流。
当许三观想为自己卖一次血,却被血头赶出医院,边走边哭时,我仿佛看见了许三观满头白发,满脸沧桑,脸上的皱纹如同一棵老树的树皮,深刻而纹路散乱,他蹒跚的走在回家的路上,浑浊的眼睛里不断涌出泪水,他用颤抖的手背擦着眼泪,边走边发出呜呜的哭声。这个景象让我泪流不止。
小说中的故事和情节都很真实, 何小勇的妻子、许三观和妻子、方铁匠、许三观的爷爷和四叔、许三观在去上海卖血的路上碰见的开船的两兄弟,以及住宾馆时碰见的农村老汉身上都闪着人性之光。这些光芒都是我们人类极力推崇的,都是我们需要发扬和继承。
人生实苦,有了这些光芒的照耀,我们才在苦难的生活中可以看见阳光,感受温暖,勇往直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