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内篇第4篇《人间世》的最后三个片段,大意仍是阐述无用之用。所以,我就合在一起梳理如下。
第6个片段写的是商丘大木、荆氏三树和猪牛之异。
商丘大木是南伯子綦在河南旅游所见。
此树特点如何呢?一言以蔽之就是大!文中说它它“结驷千乘”,四马并拉一车为一乘。大树之下,可容千车,可蔽四千匹马。
此树材料如何呢?一言以蔽之就是干嘛嘛不行!树枝弯曲不能做栋梁,树根裂开不能做棺木,树叶有毒,触之皆伤,嗅之烂醉。
此树如何评价呢?一言以蔽之就是因为不材而大材——谁说能容千乘纳凉修养的大树不伟大呢!
南怀瑾解释说这种树木是人里头的什么人呢?就是孤家寡人,是当皇帝的人。庄子没说这棵大树做什么用,但题目就告诉你,它可以结驷千乘。千乘之国是天子之邦,所以说贵为天子的人,才有这个本事,题眼就在这个地方。
我觉得南先生这样解释就有点过啦!他将无用之大树的有用推向极致,说它有经天纬地之才。我认为不符合文中描写实情。特别是“树叶有毒,触之皆伤,嗅之烂醉”这样的描述,不像是写帝王之气的。
与商丘大木相比,荆氏三树从实用来看,不论“老中青”,几乎浑身都是宝。可以当木桩,可以盖房子,可以做棺木。但也恰是其有用,才不得善终而中道夭折。另外,额头白色的牛和鼻孔向上的猪,还有痔疮患者不能祭祀神灵。所以,如果说前面是不材而大材的话,这里是说大材而大患,不祥乃大祥。
第7个片段写的比痔疮患者更惨,是一个叫“支离疏”的高度残疾人(我深刻怀疑这个人物是庄子杜撰出来的,一个人叫这样的名字,不残疾都怪啦)。其人身形很怪异,但生活完全可以自理。不仅因残疾而免去服兵役徭役的负担,而且还享受“低保”。一个对社会无用之人得以养身终年。也算体现了生命价值。这或许也给我们现代人以生活的有益启示。
最后一个片段是楚国狂人接舆奉劝孔子的话。这一段论语中也有类似的,语句比较好懂,与本篇首段形成首尾呼应。
接舆说:孔夫子你就像美丽的凤凰啊,可以你为什么飞到楚国这个衰败的国家呢!
意思是你生不逢时,身处逆境。
逆境有何等严酷?
接舆描述说:当今之时,仅免杀戮。幸福比羽毛还轻,而不知道怎么取得;祸患比大地还重,而不知道怎么回避。
接舆给孔子指条出路:过去无法追回,未来不可期待。天下有道,您事业有成。天下无道,您洁身自保吧!
最后一段,庄子唯恐读者不明白,自己跳出来直言不讳:人们都知道有用的好处,但不知道没用才是最大的有用啊!
好吧好吧,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起高歌一曲: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废柴”。如此,庄周先生就满意的拈花微笑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