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放学回家跟我说,现在学校音乐课开展咸水歌教学内容,可好听了,然后就自顾自地唱了起来。
作为南粤大地的原居民,我不知道该不该说出来,咸水歌叫歌不是歌!
咸水歌在我小时候还耳熟能详,在父辈更是广为流传,但是咸水歌从未进入过我们的教学内容,物是人非(填海建地),水上居民上岸,劳作方式改变,这样说唱的表现方式估计不久就要失传,没想到在娃这辈被搬入教学内容。
其实娃觉得咸水歌熟悉、顺口是有一定因素的(她婴幼儿时期,我会无意地说唱一些平缓的咸水歌哄她入睡,即使她现在已经不记得了,熟悉感还是在的),可是现在把说唱变成歌唱,感觉很奇怪!
咸水歌也叫水上民歌,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了,故此有人说:“有珠江就有小艇,有小艇就有咸水歌,未有广州建城就已经有咸水歌!”
咸水歌属于我国南粤民间说唱表现手法之一,以前主要流行于珠江三角洲河网交错地带及沿海地区,包括广州、中山、东莞、珠海等地,是水上人家用本土方言吟唱的歌曲。
广州咸水歌则是指分布在广州地区珠江流域,主要流传于广州市海珠区滨江街、越秀区的二沙岛、荔湾区的沙基涌和芳村东塱、黄埔区渔珠街、白云区流溪河沿岸、番禺区和南沙区等地的水上居民所唱的广州方言歌谣。唱咸水歌是水上居民出海劳作时一种主要的交流方式,他们用咸水歌以宣泄劳作时的辛苦,激发劳动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