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乙亥年初冬季节。再一次有幸来到东都也是神都洛阳。
又一次因缘际会,发缘所向。来到了,伊河畔的龙门石窟。
第二次来就没有了第一次来随众而行的匆匆,而又一次细致的听取了价格不菲的导游的单独服务,细致讲解。
收获全然在心。
终于体会了也体谅了,古往今来的无涯过客对于人生不朽功业的期盼和愿景。
虽然往往并没有兑现,大多夭折,大多或自然或人为的破坏,但也终于有几座残存,保留至今,耀目于世……
比如唐代的卢舍那大佛,比如药王石窟的智慧。
“开张天岸马,奇异人中龙。”
山水自有相逢,千年的曲觞流水,翠绿的伊水河畔,我们游目骋怀,畅想那“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浪漫美妙。
而,11月的洛阳,金秋十月。风卷梧桐,青松翠柏,更着金黄的银杏树,如少女般婀娜款摆,亭亭玉立的柳条,矗立伊河两岸,扶风而动,那种惬意美妙,只有身在其中放能感受一二。
诚如汪国真先生的诗句:“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但愿我们都有不老的心情吧!”——《我喜欢出发》(节选)
当然,来龙门石窟,我并非眷恋北魏鲜卑族的文治武功,更没有太敬仰大唐的盛世繁华。而是在这些石碑凿龛中静静玩味百姓的鬼斧神工,先民的艺术纯粹……
当然,香山寺还有皇家的临幸,有清乾隆帝的亲笔碑刻,也有蒋先生和宋美龄女士的别墅纪念。
当然最走心的还是香山寺的门楣上的题揭;
进门的门口是“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
而最后出门的是“乾坤容人静,名利任人忙。”
当然在上石阶的时候还有很多入眼的刻石警语
“心有良田,耕之有余。”
“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中国的佛教我想之所以兴盛,除了西域释迦摩尼的经典故事,如一佛二弟子两菩萨,阿兰迦叶,文殊普贤,更有三生佛,暨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暨所谓燃灯古佛、如来佛、弥勒佛等等传奇智慧,更兼具了中国儒生先贤们的生命所极的顿悟。艰难困苦,百味杂陈,终究描摹成今天我们能在碑刻中信手拈来的三两箴言,融汇在诗里,揭里,任人赏揽玩味。
“到处能安皆乐土,此心安处是菩提。”
这何尝不与苏子瞻的那句“此心安处是吾乡”有着千丝万缕的幸会和致意呢?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环境确实是制约我们的决定因素,但是当我们改变不了的时候,这句话,何尝不是解惑答疑的千古雄言呢?
当我们在往前时,一首白居易先生的《菩提寺上方晚眺》则欣然眼前:
诗云:“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沉沉。
嵩烟半卷青绡幕, 伊浪平铺绿绮衾。
飞鸟灭时宜极目,远风来处好开襟。
谁知不离簪缨内,长得逍遥自在心。”
这一句,“飞鸟灭时宜极目,远风来处好开襟。”的确是登临尽兴后的至善佳句。
长得逍遥自在心,是极好的。
当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在出发白园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更加由衷的缅怀这位伟大的诗人政治家啦。
——华力 2019年11月12日乙亥年十月十六补记于武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