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问:贫贱时,眼中不着富贵。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贫穷时特别渴望财富。你是怎么理解格言中的这句话。
——————
回答: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一则当不可以甘于贫穷之心不思进取。
二则,如有颜回之志,住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其以道为志,不以追求物质财富为乐。虽贫穷而心不改,此不为外境所牵,更显其伟大。

三,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又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如果是符合道义的致富道路,去追求亦无可厚非,如果仍然追求不到,那就遵从自己的志向和爱好。
综上而言,不在于是否追求财富,而在于是否遵从道义,守住成就圣贤的理想之志。
如果因为追求财富偏离正道,放弃理想,则此富贵不如不求,君子忧道不忧贫。
若在追求财富中,不忘理想,并利用财富更好地利益和成就他人,更好地影响他人向圣贤之路前行,让世界变得更和谐,则追求财富同时,便能为自己积累更多成就圣贤的资粮。
向着圣贤之路更好的迈进。
故贫贱时,眼中不着富贵;富贵时眼中亦可不着富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