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读《随园诗话》(137)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19-03-03 07:50 被阅读177次

卷四(一三)

谚云:“读书是前世事。”余幼时,家中无书,借得《文选》,见《长门赋》一篇,恍如读过,《离騷》亦然。方知谚语之非诬。毛俟园广文有句云:“名须没世称才好,书到今生读已迟。”

文选,指《昭明文选》。

《长门赋》,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著的《昭明文选》,据其序言,这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受汉武帝失宠皇后陈阿娇的百金重托而作的一篇骚体赋。作品以一个受到冷遇的嫔妃口吻写成:君主许诺朝往而暮来,可是天色将晚,还不见幸临。她独自徘徊,对爱的期盼与失落充满心中。她登上兰台遥望其行踪,唯见浮云四塞,天日窈冥。雷声震响,她以为是君主的车辇,却只见风卷帷幄。此赋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表现陈皇后被遗弃后苦闷和抑郁的心情,艺术表现上反复重叠,表达女性感情极其细腻,是一篇优秀的骚体赋。

《离骚》,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毛俟园,清代江苏盱眙人,单名藻,字俟园,有称其才情过人。乾隆三十六年举人。乾隆五十五年前后为上元(今江苏江宁县)广文(正式官名教谕。儒学教官)。袁枚的好友,诗词唱和,殆无虚日。教谕。

本人翻译:

有谚语说:“读书是前世事。”我幼年时,家中无书,借得《文选》,见到《长门赋》一篇,好像读过,见到《离騷》一篇,也好像读过。这才知道谚语之说不是胡编乱造的。毛藻有诗句:“名须没世称才好,书到今生读已迟。”

真老实人言:

“读书是前世事”的说法,我小时候也曾听说。若有孩子学习特别优秀时,外婆会说:“这么厉害啊,这是前世里带来的哇!”当时没有觉得有啥特殊含义,今日读此,再加上自己现在读书遇到的“前面看后面忘、书籍多时间少”状况,真也有“书到今生读已迟”的感叹。古代科举考试的教材“四书五经”的总字数大约有44万字,先要把它背熟,还要理解其含义以及前人的解意。阅读量至少得有几百万字,而这只是考秀才的基础教材。史载: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戊子科,年仅18岁的程宿状元及第,成为科举史上最年轻的状元之一。清乾隆朝的朱珪,天资聪颖,“八岁即操觚为文,文体倔聱苍古”,18岁考中进士。最叫人吃惊的是明朝张居正,12岁就考上秀才,23岁中进士。若非前世读过书,今生的时间也不够看书啊。

相关文章

  • 袁枚撰写并亲书的《恭祝丽川中丞大人诗》

    因为硬读《随园诗话》的缘故,对《随园诗话》中涉及的诗文、人物、典故多有浏览。 随园诗话》卷一载:“咏...

  • 硬读《随园诗话》(137)

    卷四(一三)谚云:“读书是前世事。”余幼时,家中无书,借得《文选》,见《长门赋》一篇,恍如读过,《离騷》亦然。方知...

  •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随园诗话》随读随写(6) 《随园诗话》卷一:《左氏...

  • 硬读《随园诗话》(9)

    六 《随园诗话》原文: 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以为诗写性情,惟吾所适。一韵中有千百字...

  • 硬读《随园诗话》(3)

    卷一 一(上) 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非止邓禹希文学、马武望督邮也。晋文公有妻有马,不肯去齐...

  • 硬读《随园诗话》(2)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 袁枚(1716-179...

  • 硬读《随园诗话》(5)

    二 《随园诗话》原文: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

  • 硬读《随园诗话》(4)

    卷一 一(下) 《随园诗话》原文: 鄂西林相公《辛丑元日》云:“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咏怀...

  • 硬读《随园诗话》(7)

    四 《随园诗话》原文: 于耐圃相公,构蔬香阁,种菜数畦,题一联云:“今日正宜知此味;当年曾自咬其根。”鄂西林...

  • 硬读《随园诗话》(6)

    三 《随园诗话》原文 前明门户之习,不止朝廷也,于诗亦然。当其盛时,高、杨、张、徐,各自成家,毫无门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硬读《随园诗话》(13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ou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