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社会生活的元代杂剧

作者: 山千黛 | 来源:发表于2018-08-31 17:53 被阅读6次

提起元代杂剧,很容易想起《西厢记》、《窦娥冤》、《桃花扇》、《牡丹亭》这些经典剧目。对元代的普通大众来说,杂剧应该就跟现代的电视剧一样,是娱乐消遣的常见形式。想要得到观众的喜爱,杂剧故事肯定要贴近生活,那么杂剧的创作者也要相应地熟悉广大民众的生活、能够反映现实问题。

戏曲宗匠王季思在《古典戏曲略说》中对元代杂剧的作者和经典剧目做了分析。这本书跟《古典文学略述》相似,都是由王季思的儿子王兆凯选编的研究文章合集。王兆凯在后记中坦言,这些文章有历史局限性,也有时代的烙印。抛开这些缺点,王季思对戏剧的梳理、对故事源流的考据、对戏剧版本的校注、对戏剧作者的分析,写得都很精彩,很值得学习。

说到杂剧的创作,王季思重点分析了创作者的两个派别,本色派和文采派。文学表现的是社会生活,杂剧也不例外。本色派就是能够表现“悲歌慷慨、本色当行的时代风貌”的作者们,元代前期的杂剧作家多是本色派,关汉卿是本色派的代表人物。文采派则是以剧本的“文采灿然”、“才情富丽”而取胜,元代后期文采派增多,马致远等人被归为文采派。

臧懋循在《元曲选序》里讨论了曲的“名家”和“行家”。“名家”通常文采灿然,言辞富于美感。而行家呢,却特别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能使人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是惟优孟衣冠,然后可与于此”。所以,臧懋循认为,“故称曲上乘,首曰当行”,觉得“行家”的成就在“名家”之上。王季思也赞同这一观点。

这一观点几乎对所有形式的创作都适用,就类似于内容和形式的搭配和比较。形式应该更好的去表现内容,而不是脱离了内容去单独追求华美形式。“行家”最关注的是戏曲内容的表现,“当行”就是说创作的形式非常贴合戏曲表演的行业要求,稳扎稳打。文采派的形式非常美,有文采嘛。只要能够帮助表现内容,有文采是好事。但是创作者不应该过度追求文采、生搬硬套,那样只会让人觉得空洞。

元代有两个书会,一个是本色派聚集的“玉京书会”,里面许多“慷慨悲歌的燕赵之士”,关注底层社会问题。他们在创作上有两个共同的标准,一个是前面说到的“当行”,符合戏曲行业的要求,另一个是“时行”,就是能够在当时流行,符合时代的潮流和要求。要做到“时行”,自然需要贴近社会生活,反映现实问题。

本色派的作品很多都贴近社会生活,“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境无旁溢,语无外假”,这是他们作品的成功之处。比如关汉卿创作的窦娥等形象,有鲜明的个性,又富于反抗精神,能引起共鸣,故事情节发展得自然,素材来源于社会现实,同时又揭露了深刻的社会问题,自然深受观众喜爱。

另一个文采派集合的书会,是“元贞书会”,马致远就活跃在元贞书会。马致远的作品中,对人物刻画、对社会问题的反应,都不及关汉卿的作品深刻。王季思点评道,马致远杂剧的最大成就在语言,尤其是曲词方面,他的剧像诗歌一样,情景交融,善于用环境氛围来衬托剧情。

很多人觉得王实甫的《西厢记》属于文采派,王季思不这样认为。综合分析了《西厢记》之后,王季思认为“王实甫是一个有理想的现实主义作家”。《西厢记》描写的是才子佳人的故事,才子嘛,言语之间有文采也是符合人物形象的。所以,对文采的判断要结合内容。文采的运用,要义是要符合内容需要。只要能很好地表现内容,就是适当的。

2018.08.31雾凇

相关文章

  • 贴近社会生活的元代杂剧

    提起元代杂剧,很容易想起《西厢记》、《窦娥冤》、《桃花扇》、《牡丹亭》这些经典剧目。对元代的普通大众来说,杂剧应该...

  • 元曲里的30大千古名句

    最美诗画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元曲的兴起对于我...

  • 元曲里的30大千古名句

    最美诗画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元曲的兴起对于我...

  • 元代杂剧与散曲

    元代前期杂剧: 白朴《梧桐雨》 马致远《汉宫秋》《黄粱梦》 纪君祥《赵氏孤儿》 尚仲贤《柳毅传》 康进之《李逵负荆...

  •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六)元诗、散曲、杂剧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六)元诗、散曲、杂剧 元代是散曲和杂剧兴盛的时代。元代散曲可以认为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中国的诗歌同...

  • [学习笔记]|美到心醉的元杂剧

    元代诗歌在体裁上还有另外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诗体——元杂剧,它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 诗歌形体发展到杂剧...

  • 【文魁大脑实用记忆第三期】郑宇含第5次 《综合案例训练》

    1、元曲常识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

  • 六月飞雪:窦娥冤的故事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该剧剧情取材自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

  • 風月无边是元曲

    元曲指元代的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

  • 我的柔情,世人不懂

    元代盛产散曲家杂剧作家,虽然统统被尊称为家,但是人生大都是眼前苟且死后扬名。相比于其他人活得灰头土脸,散曲家兼杂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贴近社会生活的元代杂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re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