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温暖的阳光从树尖穿过窗帘,在书桌上留下斑驳的影子。循着那暖意,我的思绪回到了二十多年前……
那年冬天我生下孩子才几个月,年尾了预备回乡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家在一百多公里外的乡下,回去一趟要转三次车。
那天早上我和丈夫打点好行李从小城出发。他的手里塞满了大大小小的包,我则抱着年幼的孩子。两人相伴着赶路,因为中途道路堵塞,换乘最后一趟车来到镇上时,夜已黑了。
我们又冷又饿,从封闭的车上下来后,全身不停地打着寒颤。镇很小,萧条的街道上只有昏暗的孤灯黑影,北风呼呼地吹着,店铺的门大都已关上。此时我们离家还有二十多里路程。我抱着孩子瑟瑟发抖,一边担心孩子会哭,一边自己不停地轻轻跺脚。虽然从异乡来到了很熟悉的地方,我却只能站在夜风中一筹莫展。
踌躇一阵后,我们怀着微弱的希望,在镇上寻了一遍,终于发现一个年轻人正骑着摩托准备停靠下来。
我小心翼翼地上前询问:“师傅你的摩托车能出租吗?我们想回**村。”
他面露难色:“我刚从外面回来,天这么冷,还没吃饭呢。”
“师傅你看能不能帮帮忙,我们从远地方过来,坐了一天车,到这里已经没有班车回去了。没办法,还带了一个孩子。”
年轻的师傅看着我怀里的孩子,他开始搓搓手,下决心似地答应道:“好好,那我就送你们回去。”
我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对他一阵道谢后,跟丈夫拥挤着坐上了摩托车。
一路上黑古隆咚,马路上几乎看不到其它车辆的影子。我紧紧地搂着孩子,两只手却又因冰冷而显得有些痉挛。兴许是摩托车师傅怕惊着孩子,他很小心地骑着摩托车,虽然有一大段是泥土路,但他尽量让车保持平稳,全程没有什么颠簸。
到了村口,离家里还有两百米的路程是窄窄的泥巴路,师傅将车停在马路边,示意我们下车。此时,夜几乎更深更黑,近旁没有人家,夜似乎沉淀了,浓郁郁的。丈夫借着灯光,从兜里悉悉索索地掏了一些钱,递给师傅。年轻人接了,却只拿了一张五元的钞票,剩下的硬塞回了丈夫的口袋。他浓浓的乡音传到我的耳朵里,让我觉出了久违的温暖和亲情。那一刻,我觉得再也没有比这更动听的乡音了。
谢过他之后,在摩托车嘟嘟声渐行渐远的当儿,我们往小路小心地走去。农村没有路灯,周围漆黑一片,沉沉的夜幕在冷风中显得有些阴沉可怖。我摸索着一步步小心地前行,生怕一个趔趄踩空了,让怀中的孩子摔出来。行了没几分钟,惶惑间,我们听到摩托车的声音越来越近,车行到大路边停了下来,司机打开大灯,将车头对着我们,雪白的灯光直直地射向我们前面的小路。我们回头一望,听到了刚才那熟悉的声音:“你们快走吧,我给你们照几分钟!”
惊诧中,我和丈夫加紧了步伐。一阵温热从心中升起,凛冽的风似乎不再刺骨。我眼含热泪,于心不忍地回头对着车灯大声喊道:“师傅你回去吧!你还很远,我们很快就到家了。回去吧!不要照没关系!”我连续喊了几次,那灯却固执地不愿离去。
借着灯光的照耀,我们快步地向前走了一阵。我又一次回头,大声对着灯的方向喊:“师傅,我们快到了,你回去吧!”丈夫也学着我用家乡话朝他喊:“回去吧!”眼看前面就是一个转角,过了这个转角,家就在眼前了。我再次用力喊着:“师傅你回去吧!我们已到家了!”
约摸过了一分钟,摩托车才掉转车头,突突音渐渐隐没在夜空中。
这一段经历,后来很多年都成为我和丈夫经常提到的话题。每当回想起故乡,回想起生活中过往的经历,我心中便会泛起一丝温暖和感动,故乡模糊的影子顷刻间便会温暖亲切起来。那亮起的车灯,犹如我前进路上的航塔,每每让我在艰难的处境中,或看到求助我的眼神时,这灯光便会瞬间在心中明亮起来,让我不再感到犹豫。而我脚下的路,也会变得异常清晰,并且不断地延伸向前,一直伸向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