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形式主义是俄国十月革命之前出现的一个文学理论,在俄国文学中有过极大的影响力。也为现代文学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说起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内涵,可能很多人都是难以接受的,就是“把文学当成科学来研究”。
怎么研究呢?
形式主义主张研究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注重研究文学作品的形式、语言、手段、结构、技巧,反对文学始于作者生平、作者思想、社会思潮。
形式主义认为文学的内容只不过是形式的填充物,没有生命力,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形式则富有生机,决定了文学作品的好坏。因此,文学就与其他的工艺没有什么不同,而一个作家就是一个心灵手巧、别具匠心的“语言工匠”。
那么什么是“文学性”呢?什克洛夫斯基对“文学性”有一个特别的解释——“陌生化”,即需要“对日常语言进行有组织的强暴”。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需要对日常语言进行有组织的强暴”
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日常语言往往是机械的,自动化的,慢慢我们对所有事情都习以为常,甚至视而不见。而文学,则需要把日常的事物进行变形,增加我们感受它的难度,这样我们就会重新重视并且感受到真实的生活。
在形式主义理论中,文学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它卓然独立于作家和社会之上,形成一个特殊的“虚构世界”。
最初的形式主义论者是完全否定文学与现实社会的关系的,把文学设想为一个自足的封闭体系。但是这明显是有局限的。后来的形式主义者,如坦尼亚诺夫则不再持绝对的态度,他觉得文学更像是一片宁静的“世外桃源”,有其独立性也不完全脱离现实。
其实形式主义真的是一个不太讨喜的主张,文学在这里仿佛被拖上了解剖实验室冰冷的床,失去了一切浪漫的想象空间。文学或许需要科学的思想,但是文学绝不可能真正成为一种科学。
我觉得想要把文学当成科学来研究本身就是一种偏激病态的想法,如同命令一个和尚来杀猪。不过每一个变态想法的背后总有一套常人想不到的清奇理论,或许也可以给我们一些别样的思考视角。
下一章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艺理论》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需要对日常语言进行有组织的强暴”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需要对日常语言进行有组织的强暴”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需要对日常语言进行有组织的强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