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翔,你不读书你干啥?"
隔壁的小房子传来父亲质疑的声音。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小翔的读书声又响了起来,声音比之前要大许多。这是在告诉父亲,我在读书。
父亲今天下达任务是背诵主席的诗词一首诗词,朗诵一篇人民日报的社论。报纸早已选好,交待清楚。诗词是自选,小翔一眼便选中了这首十六字令。大声读了三遍后,放下诗,他又开始念起社论。
此时,家中的那个天蓝色闹钟的长针指移到12,短针定在2。屋外的烈日炎炎,朝北的后窗阳光被屋墙挡着,墙外窗下的阴处是蔽日的好去处。
小翔一只眼看着报纸上的社论,一只眼飘向后窗,嘴里在咕噜着: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继续…
后窗外露出了半张脸,小翔的同学好友梁宏正做着鬼脸,召呼着小翔,看来两人早己有约。
对11岁的男孩来讲,关在家里自然很难受,读那无味的文革社论更是一种煎熬。小翔此时已是火急火燎,额头上的卷毛似乎要直起来。梁宏的出现如落水后伸出来的救命手。
他走到后窗,压低声音,告诉梁红等着他,并示意千万别再露出头来。
"怎么又没声音了…"父亲的声音追来。
几乎是同一时间,从厨房里传出了一阵哗啦啦的报纸声音,听上去有点夸张。小翔从炉灶右下边的废纸捡出一张纸报纸,举在手中晃动着,脸上一副痛苦的屎尿憋急了的样子,谁见了都会同情。
甘河子水泥厂的家属房沿着河床,从北向南修建。标准的房屋布局二房一厨,总面积不过30平米。厕所每隔八排一个,设在房头路边。小手家中备有尿桶,大手必往厕所。
内急无阻,小翔这招出逃方式很灵,屡屡得手。实事求是的讲,小翔外出大概率都是解手,但有时管不住腿,回家的路上就走叉了。
出逃后,通常等侍小翔回家的有两种东西,一是父亲的抓痒爬,二是厨房墙角掛着的扁担。前者是父亲用来打手心的,那是父亲小时从私塾先生那里得到的启示。小翔在家中挨打最多,但多数时候那竹子的抓痒爬是起吓唬作用的。扁担则是小翔自我赎罪的工具。在外野够了回家,他就去晃动扁旦,在松开扁担两钩子前,尽最摇动,加上那对水桶碰撞,传出来的声音,会响彻整个房子。常常此时巧合的是水缸见底,三担水才能装満,而水管房的距离是厕所距离的一倍。
二)
再说,小翔举着备用的擦屁股废报纸,堂而皇之地在父亲眼皮底下走出大门,沿着房子向东的厕所方向一溜小跑,脑子里还留着下半段主席诗词的回声。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在通往厕所的第二排房路口处,小翔的身影闪进了左侧的房头,同等在那里的梁宏会师,手中的纸早已揉成团丢在一边。下一个目标是西头山坡钢铁厂的冷水池。
因为文革,钢铁厂没有开工,一池清水成为最好的游泳池。厂区的孩子和新来的青年工人夏日里在这里玩水,比试跳水和游泳,这便成为厂矿区里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二人此时早己急不可待的去大池子展试跳水风彩。
下午,下了班的父亲回家后便问道:小翔呢?得知小翔一下午没回家,父亲的脸上出现了微怒。换上衣服开始了他的门前小房工程。本想着小翔能帮他递递砖类的小活。
半小时后,小翔踏着夕阳余晖进了大门,额头上的布满汗珠,手中抱着一个花皮小籽西瓜,足足三公斤以上,一脸英雄胜利归来的样子。他心中在想,这瓜一定是个红粉大沙瓤,没人不喜欢吃西瓜,我也好借比开脱晚回家的追讨了。
晚饭还有半小时,小翔出去玩嗨了。
父亲听到小翔的声音,放下手中砌砖的瓦刀,跟着小翔进屋的脚步声问道:让你背的诗会背了吗?
"会背了,我背给你听"
山,刺破青天⋯小翔背到这时,停了下来打哼哼,眼晴四处寻找着援助。
"刺破青天锷未残…,"有人提醒后,小翔继续着。
"锷未残,是什么意思?"
小翔回答不出,僵持着。
"先说说这瓜是怎么回事",父亲突然转了话题。
小翔一下子松了口气,开始手舞足蹈地讲述起来。
"中午上厕所回来的路上,遇见了梁宏,他拉我去同学家借书。是二哥让我去的。随后我们一起去了大池子游泳。回来时去了甘河子,正逢一辆马车拉西瓜卸车。卖瓜的忙不过来,召呼我们帮忙。满满的一车瓜,累坏了⋯"小翔示意地转动腰间,脸上做业痛苦的表情。
"为了奖励我们,卖瓜老汉给了我们每人一个瓜。瞧,我把它抱回家了。"
"洗洗脸准备吃饭了。"母亲听到这时似乎被打动了。
"你说的是真的吗?"父亲质疑道。
"不信问梁宏!要不去瓜摊对正。"
小翔的描述的真真切切,家中没有人会质疑。一切顺理成章,又到了吃饭的节骨眼上。还有,饭后要品尝那诱人的花皮小籽西瓜呢。
略带得意的小翔此时却听到父亲的追问。
"那个瓜摊?"
"甘河子铁路边第一个",小翔坚定的回道,"不信我们可以去…"
父亲从屋里拿了件衬衣换上,"走,我们去一趟"!这完全出乎小翔的意料之外。
"算了,马上要吃饭了,"母亲出面试着拦却没拦住。
小翔的样子十分坚定,"走就就!"
除父亲外,家中所有人都相信小翔的故事,但父亲很执着.。
小翔和父亲一前一后出了门。小翔手中抱着那西瓜,沉甸甸的,脚步却很快,走在前面。
从家到甘河子铁道边,出门一路向北,穿过整条家属房,过滩的马路和煤场,往返最少要半个小时。
一路上小翔最盼着父亲停下来,可跟在后面的父亲没有一点慢下来的意思。
三)
天色已经是黄昏,饭已经上了桌,一家人都在等着父子俩。大门此时开了,父亲在前,小翔在后,拖着沉重的步子。
"怎么回事?"母亲急着迎上前询问。
"怎么回事!"父亲转身对小翔说。
"瓜是我偷的.…"小翔说着,眼睛充滿泪,脑袋低着,两手空空的。
"他走到铁路桥头就再也不愿意动了。"父亲说,"我坚持让他把瓜还了。一开始我就怀疑"
晚饭后,又传来了小翔的读诗声,声音从嗓子缝挤出,带着睡意。
⋯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
写于2021/01/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