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时除了文学作品以外,最常关注的公众号就是中医类的,尤其是当代一些很有趣的中医推广者,比如:懒兔子,村长侃等。我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和我原先认知不同的概念,我摘录出来给大家一阅。大家可以看看,作为养生的一个参考,还挺有意思的。
01 牛奶VS豆浆
我小时候,我妈一直让我喝牛奶,说喝牛奶补钙。长大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真的,工资不涨,子宫肌瘤倒是长了出来。医生又说,雌激素的东西不能吃,蜂蜜,豆浆,那些高级的燕窝撒就更不提了,反正都不能吃。
后来,读了懒兔子的文章以后,发现和医生说的似乎有些不同。首先,说豆浆这个事。
豆浆中确实含有少量的植物雌激素,但不是我们以为的雌激素,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植物中的非甾体类化合物,该类物质作用比较弱,其功能无法与激素类的药物相提并论。
尽管植物性雌激素与雌激素结构类似,但并不意味着摄入大豆异黄酮就等于补充了雌激素。药物雌激素对机体的调节作用呈单向,可以直接增加激素含量。而豆制品中的植物性雌激素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所以懒兔子说,这种植物类的雌激素,和药物雌激素根本是两码事,既不会让人体雌激素过多,也不会诱发任何妇科癌症。
那么,牛奶呢?我查了一些网上的资料,发现牛奶不是不能喝,而是要分人群,哪些人不能喝呢?
牛奶甘寒,寒性体质的人如果直接喝,可能就会伤脾阳,伤了脾胃,就会影响消化功能。若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消化不了牛奶的营养,反而积滞在体内,变成负担,则对健康无益。所以,寒性体质的人,不建议直接喝。
此外,对于平素就容易胃胀嗳气、大便溏烂、口黏腻不渴、舌苔白厚腻的脾虚湿困者,牛奶性微寒,易生湿,过量食用会加重体内的寒湿、痰湿,故也不适合喝。
02 每天一个苹果的悖论
我小时候一直听说,每天一个苹果,医生也要绕道走。所以我当时基本饭后1个小时后,必须吃一个苹果。话说,吃了苹果也不见得体质有多好,我从小也是个脆皮,一个五大三粗的林黛玉。
长大以后,不是说每天要吃五颜六色的蔬菜和水果嘛。我还吃得很丰富,每天起码1-2种水果,搞得很养生。后来读了村长的文章,说水果大都偏凉,不建议多吃,同样,牛奶也是这个问题。村长说我们现代人大都体质湿寒,这些食材不是必需品。
如果硬要吃呢,冬天的时候,可以放在阳光底下,晒晒再吃。比如橘子,橙子这种。我读到这段时就很喜欢,把橙色放在橙色下。于是,我的水果就有了阳光的味道。
比如苹果,梨,橙子也可以放透明水壶里煮水喝,也很棒。我的花架上有个小炭火炉,火炉上有个玻璃壶,可以蒸茶。我就拿煮着水果,蒸着红茶,这个味道,嘿嘿,谁吃谁知道。所以,水果可以吃,适当地吃,不要过量,过量反而伤身体。
03 生病就要多吃点?
我以前有个误区,一直以为生病就要多吃点,补充营养嘛。后来才知道,尤其是生病的时候,身体的气血主要都用于排邪抗病,能分给脏腑的很少。
因此人在病中,大多没有胃口,就算吃,也只想吃些好消化的清淡食物。这不是代表病人快不行了,而是身体在自保,不愿意把有限的气血浪费在消化食物上。但是往往病人家属就不同意,总觉得病人就应该多吃点儿好的,增强抵抗力。于是各种大鱼大肉的往嘴里塞,即使不吃肉,也必须得喝汤。
要知道这些能量到身体里,不是补益身体的,而是消耗身体的。吃得越多负担越重,再鱼生火、肉生痰,平白又多出其他病症来。
所以生病期间,如果病人不想吃就真的别逼他们吃。如果怕营养不够,可以煮点儿人参水喝,米汤就是最补的食物。
这个呢,也是我没文化,我一直读《红楼梦》,竟然没有发现贾府治病的方法就是小米粥汤喝三天。原来饿治百病,是我愚昧了。
最后,我还是想引用《雪漠解密〈黄帝内经〉》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生命太短,要做的事情又太多,所以我放下了一切无关的东西,包括衰老、疲惫和困倦的概念。心里没有这些东西时,命里自然不会有它们。”
祝大家都放下概念,活得干净纯粹,做一个健康又长寿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