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是个大人眼里不懂事的孩子。
放学就往图书馆跑,家里的活儿一点儿也不帮忙干,吃饭的时候就回来了,该吃的饭一顿不少,该干的活儿一点儿没干,偶尔搭把手,还添乱。
高中时,因为家住的小镇离学校所在的县城远,不得已选择住校。学校的伙食条件不好,萝卜包子,白菜豆腐轮番上阵,有土豆的日子都算好的。每天都好像饿得够呛,缺少油水的我常常会跑到也在县城的奶奶家蹭饭。奶奶是闯关东到东北的小脚山东老太太,亲爷爷很年轻就去世了。奶奶到东北再嫁了个五大三粗东北汉子,东北爷爷脾气很不好,常常跟奶奶吵架甚至动粗。
我每次去奶奶家,都见奶奶一副懦弱的样子,让我快点吃然后赶紧去学校。饭桌上爷爷的脸色不太好看,但当时的我确实不懂事,完全看不出来形势,还自顾自地大吃大嚼,拖着吃完饭也不肯上学去。
等到多年以后我工作了之后,再去看望奶奶,她握着我每次塞给她的红包,絮絮地说着当年她撵我走的苦衷,而我并没说过那一次一次的离开,有多少眼泪随风散去,流在脸上的, 皴了原本就不细腻的皮肤。飞走的,化作北方晴日的霰雪,在阳光下软软地融化了。
那时的我,飘零的心仿佛随风辗转的树叶。母亲在我初三时骤然离世,想装做懂事的样子,让家人放心,便时时用笑容伪装内心的凄惶和孤独无助。然而又被人说成不懂事,说家里长辈去世了还嘻嘻哈哈。少年的自尊心让我不可以把悲伤宣之于口,我不要被人看出哀伤和孤独,也不要被人用怜悯的眼神问候,而且还有人因为我失去了至亲而更甚地歧视和贬低我。
那些悲伤如影随行。若干年后的今天再想起,我仍然难抑痛楚,会哭得像个孩子。我也好想让母亲看到我终于懂事了的样子,让她看见我上了大学,工作了,结婚了,生娃儿了,我也做了母亲。我终于懂了当年母亲的心事和痛苦,还有母亲未能写完的日记本里应该记下的将来。
结婚后,我成了婆婆眼中不懂事的人。比如不应该嫁给她儿子,结婚后不应该怀孕,怀孕了不应该总挨着她儿子坐,不要总粘着她儿子;生了娃不应该自己总看着,应该让她来管;娃儿大了不应该管这个不应该管那个……诸如此类的不懂事的我,真的有那么不懂事吗?
不懂事的我年少时因为有兄姊父母的呵护,而被放任了不懂事;年长的我因为没有了家人的呵护成为别人家的人而一直被冠以不懂事的标签……
东坡先生《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中说:“大勇若怯,大智如愚。”我们所表现出来的不懂事,难道就不是一种最真的生活态度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