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开始好好工作了,
“嘟嘟”,先把好友的微信回了,
再看一眼朋友圈吧,反正都打开手机了。
公众号又有什么更新?这篇文章说的很有道理啊,果断收藏!
看看他还说了什么?“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还过不好这一生?”
完美中枪,怎么办?
“看看人家,看看你,再看看隔壁大老李”
懊恼,浏览下娱乐新闻,平复一下心情,再约朋友一起吃个饭,好好谈谈。
得接着工作了。
不可能吧,中午吃饭时间到了,没时间工作了。
这可能就是我还至今一事无成的原因吧,懒惰和拖延。
中科院有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有80%的大学生和86%的职场人士都患有拖延症。有50%的人不到deadline,绝不开始工作,而13%的人是如果不催,是绝不可能完成工作的。看来,在懒惰和拖延这条路上我们有很多“猪队友”。
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提到过“新年计划现象”:在新年伊始的时候,大家都信心满满,制定了完美的新年计划,立下漂亮的flag。可是没开始多久就坚持不下去了,健身卡就开始的时候用了几次,读书永远赶不上买书,囤积了好几个线上课程,都还没有开始,工作还是老样子,不死不活。
这样的生活真是让人苦恼,我们为什么这样想,却那样做呢?
《拖延心理学》的作者告诉我们,拖延不是恶习,也非品行问题,而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问题。
我们有时候为了获得即时满足的快乐,而放弃了长远来看实现目标的满足,有时候是为了逃避恐惧而选择拖延。而且还会在没有完成某项目标时为自己找到一些合理化的借口:“太难了,时间太紧了,我这段太忙了。”或者“这不是我喜欢的事情,如果是我喜欢的我就能做好。“做这件事的结果不理想,不太值得做”等等。
怎样才能摆脱懒惰和拖延,获得满足和价值感呢?
首先,要了解自己,可以将自己的目标写出来,问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是不是自己的兴趣?如果真的不是,而不是逃避的借口的话,就及时舍弃。
其次,将目标放在随时可以看见的地方,制定项目进度表和清单(可参考《只管去做》),按照时间节点,将最重要的事情先安排,做到专时专事。工作时,手机静音或者放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利用零碎时间统一回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让每次的工作目标具体化,可视化。大的项目要进行拆分,要和你可利用的时间进行匹配,这样每完成一个小的任务,就会增加价值感,而对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感的感觉会让你的效率越来越高。
人的一生不过短短的900个月,如果画一个30*30的表格,一张A4纸就够了,如果你是30岁左右的上班族,你的人生是这样的。看完之后,有没有心咯噔一下。
我就问你,你还敢继续懒惰和拖延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