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是一个奇迹。或许你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怎样从一个“偶然”(一个精子)如何与成千成万的精子的竞游中,躲过重重阻碍,一路跋山涉水才幸运到达早已在输卵管等待的另一个“偶然”(一个卵子)旁边的。或许你不知道这时候,你喜悦的与无数通关的精子的再此汇合,你又是如何成为那个幸运儿,在某一瞬间获能穿过透明带进入卵子和它相拥结合在一起的。经历过这一切,你才能成为一颗受精卵,而后你在子宫内腔遨游,直到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温床落脚,细胞不断的分化,经历过漫长的发育,你才降临到了这个世界!你是两个偶然所诞生的必然。
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另一件事情,关于你是普通意义上的男人、女人或其他的故事。这是关于第一性、第二性的生理常识。这也是你应该了解的。
人的性别决定发生在胚胎时期。第一性征的完整发育包括:性腺(卵巢;睾丸)、内生殖器(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内部;附睾、输精管和精囊)、外生殖器(阴唇、阴蒂和阴道的外部;阴茎和阴囊)。
在胚胎发育早期(怀孕前6周),每个受精卵均拥有一对未成熟的性腺,且同时具有雄性的生殖器前体(沃尔弗管系统)和雌性内生殖器前体(缪勒管系统),这时候的性腺是未分化的,可以说这时候人们都有点中性的意思。据研究表明这时候SRY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的雄性性别决定基因)在性腺的分化中或许起着决定作用,它的存在与否决定着性腺是否发育成睾丸。
一个普通意义上的正常男性(性染色体为XY)受到SRY基因的影响,性腺发育成睾丸,睾丸分泌肽类激素和雄性激素(甾体激素),它们分别能阻止缪勒管的发育(去雌化)和刺激沃尔弗管的发育(雄性化),帮助男性完成沃尔弗管的内生殖器发育。而后在雄性激素(主要为睾酮和二氢睾酮)的刺激下随着成长进一步完成外生殖器的发育以及第二性征的成熟。
而一个普通意义上的正常女性(性染色体为XX)不存在SRY基因,性腺则不会发育成睾丸,原始性腺发育成卵巢。由于不会分泌睾丸激素,因此沃尔弗管系统死亡,缪勒管系统发育成女性内生殖器和初步的外生殖器。并随着成长,在雌性激素的作用下完成性成熟。
传统生理学认为,正常的人体拥有46个染色体,成对表现为23对,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最后一对染色体由2个性染色体组成,它们决定子代是男是女。第23对性染色呈XX为女性,呈现XY为男性。而现在的研究已经表明 XX和XY并不是性别的直接决定因素,而是受到蛋白表达调控机制的影响 。
这也就意味着,并非第23对性染色呈XX必然为女性呈现XY必然为男性。
它还可能出现其他情况:
1.性染色体不同
性染色体除了会出现XX、XY的情况,还会出现XO、XXY/XXXY/XXYY、XYY/XYYY、XXX/XXXX等情况。
哺乳动物的性染色体是以X和Y标示,X染色体较大,携带的遗传信息多于Y染色体。通常没有X染色体会致死,因此YO、YY一类的情况没有活体。少一个X染色体的XO情况被称为“特纳氏综合征”,表现为“女性第一性征无”,出生的时候和一般女婴类似,但是不会有第二性征,基本不能生育。一般在XX的基础上增加X染色体不会有特别致命的疾病,有研究表明可能会对智力有一定影响,在XY的基础上增加Y一般表现得机体更高大,似乎也会增加攻击性。而XXY为典型的“克氏综合征”,通常表现为“男性第一性征无性”或双性,而XXXY/XXYY为非典型的“克氏综合征”具有不同程度的类似体现。
2.激素分泌
激素分泌也会影响性的分化,例如性染色体为XY的个体受到SRY基因的影响虽然发育了睾丸,但不能产生抗缪勒管激素,因此带有雄性和雌性两种内生殖器。但两种器官相互干扰。
3.受体(AR)
性分化除了需要性激素的刺激,同时还需要相应对激素敏感的受体。若不能形成雄激素受体,便会导致“睾丸不敏感综合征”,影响沃尔弗管系统的发育。另外也有抗缪勒管受体缺乏的情况,机体并非不能分泌抗缪勒管激素,而是缺乏对此敏感的受体,因此也会导致具有两种内生殖器的表征。
4.激素合成酶
而人体内激素的合成过程极为复杂,每一步骤都需要经过一系列酶催化。激素合成酶的缺陷或缺乏也会造成不同的表现。例如,类固醇5α-还原酶2的缺乏会使得XY染色体的个体无法合成二氢睾酮(雄性激素),使得男性生殖器发育不良同时具有不同程度的雌化表现。杰弗里·尤金尼德斯的文学作品《中性》中的主人公便是如此。而染色体为XX的个体,由于21羟化酶缺乏也会影响皮质醇的分泌不足,使得雄性激素合成过多,导致“雄性化”。
5.易位
通常SRY基因出现在Y染色体上,但由于SRY基因发生易位或缺失,也可能有携带XX性染色体的男性和携带XY性染色体的女性存在。这样的男性的SRY基因易位到了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而这样的女性的Y染色体上无SRY基因。
总之,人类的性发育包括性别决定和性分化两个部分。性别决定取决于精子和卵子的结合情况,性别分化情况则是性腺产生的激素或因子所引起的一系列基因按时间、空间序列表达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差异。
无论是生理学还是科学研究,人们普遍的关注焦点都在典型的男女两性之间。而今心理学进一步的将实现转移到少数群体中去。殊不知,了解他们或许是了解人类整个群体的一个突破口。当男女差异建立在两性分类的生理心理上的时候,我们认为他们的差异很大。但建立在多元是生理心理分类上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其差异的各异化特征。
以上5种情况通常被归为病态和不正常。所有的研究也是建立在健康不健康、正常不正常、变态非变态的区分框架下。一定程度上这种所谓病态的形成和乱伦、高龄、隐性基因携带有关,但在普通两性夫妻的生育中,也有相当比例的。不过因为科学界将他们视为“不健康”,因为伴随着他们的还有一些特定的疾病与此同时他们多数无法生育。但他们存在的事实的确向我们证明,人即便是生理性别也并非仅为两性。每个人的基因组成都是不相同的。预期说我们处在两边,不如说我们的性征处在总体水平排列中的一点。
纵然这些例子都可以被视为是病态,但关于是否为“自然”,我想也许还有不同的答案。
何为自然呢?在《庄子·骈拇》一文中,或许我们能有不同的理解。对于骈拇和枝指,或许在许多人的眼里是畸形和多余的。而庄子却说:“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意仁义其非人情乎?彼仁人何其多忧也? 且夫骈于拇者,决之则泣;枝于手者,龁之则啼。二者,或有余于数,或不足于数,其于忧一也。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贵富。故意仁义其非人情乎?”
简单的理解这段话,庄子的大概意思是说:真正的“正道”便是不违反事物各得其所又顺应自然的真性情。因此在他看来说合在一块的脚趾不算是并生,而旁出拇指也不是多余。野鸭的小腿虽然很短,但续长一截便有忧患;鹤的小腿虽然很长,截去一段便会痛苦。对于脚趾并生的人来说,分裂两趾他会哭泣;对于手指旁出的人来说,咬断歧指他也会哀啼。长短并不是可以随便改变的,遵从他自然的样子,人也就不存在排除忧患的困惑了。但那些倡导仁义的人怎么会有那么多担忧呢? 如今世上的仁人,放目远视而忧虑人间的祸患;那些不仁的人,摒弃人的本真和自然而贪求富贵。这恐怕才是骈拇和枝指。
严复评论《骈拇》说:“此篇宗旨在任性命之情,而以仁义为赘,先以形喻,次以官喻,故曰不独手足以骈枝也,而聪明道德亦有之。凡此,皆失其性命之情者也”。可见,庄子所推崇的“道德”与儒家所言的“道德”是不同的,庄子的道是“道法自然”的道,遵从本性,遵从自然才是万物之德;儒家的到是指“仁义道德和礼数”是外在的规范。
按照庄子的观点,上述的情况或许无法被称作“健康”,但他们是“自然”的。而实际上,当你能够从观念上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变态”的自然性,能够自然的理解的时候,你在另一些人的眼中自然也就显得有些“变态”了。“变态”来自于哪里?它来自于人们观念的建构。而这些建构也不过是通过科学、道德、伦理、生理进行人为区分的。
因此,如果从“自然”的角度去看,可以说人并非只有两性。即便是普通意义上的男性和女性由于身体内各种基因结构的差异和激素水平分泌的多寡也不存在一种典型的标准。我们的性别和性征更多的时候是处在人类总体排序中的某一个点上的。左边不是典型的女人,而是超典型女性,右边也不是典型男性,而是超典型男性,双性并不一定处在中间,而是可能部分的包含典型男性和女性或全部覆盖。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法具体分类的。即便在第一性征的表现上也是如此。
可见人们的第一性征(性染色体)、第二性征(可见性外观)、第三性征(性心理)并不见得重合。人的第二性征不见得与第一性征(性染色体)完全重合,而人的第三性征是不会从本质上影响第一、二性征的,它是社会建构、自我认同和生理激素共同作用塑造的。第三性征的可变性更大,也是有选择的。总的来说三者都可能不是完全重合的。
如果有一天,你有了宝宝,他如果问你他是如何诞生的,你不必羞羞答答欲言又止请告诉他:“你来自一个‘奇迹’,并且独一无二。”当然,你也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