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个同事问我:“我不买奢侈品,化妆品也很少买,按说收入也不低,但每个月都不剩什么钱,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我看到她办公桌上的一杯咖啡,就问她:“你每天都喝一杯咖啡吗?”
她点点头:“每天都要喝,不然上班没精神。”
我就开始给她算:“按照星巴克的价格,一杯咖啡30元,一天一杯,一个月就是900元,一年就是8100元。”
她皱了皱眉头:“居然这么多的吗?”
我继续给她算:“不仅是你,如果你男朋友也是这样,两个人一年就是2万,5年就是10万,这在我老家都够一套房子的首付了。”
每个人每天都会有一些可有可无的习惯性支出,比如跨行取款的手续费、每天一杯奶茶或者咖啡、每天必吃的小零食…
这些支出,被称为“拿铁因子”,它看起来数额不大,花起来也难以令人注意,但积少成多,慢慢就积成一笔大钱。
就像有的人喜欢用拼多多,每笔支出10几块钱从来不过脑子,直到有一天算账,发现一个月下来花了小一千。商家利用的其实就是小额支出的陷阱。
这也就是为什么,你薪水不少,可是却总感觉缺钱的原因。
拿铁因子,就像一个小偷,在不经意间,掏空你的钱袋子。
“拿铁因子”这个概念是由美国作家兼金融顾问大卫 · 巴赫首先提出的,之所以会这么称呼,是源于一个故事。
他通过观察一对夫妻的日常生活,发现他们每天早上都会喝一杯拿铁咖啡。
一杯咖啡,貌似是很小的花费,但累计30年,总花销居然高达70万元。
花这些“小钱”,每次几十块上百块,对我来说毫无压力,觉得都是小钱,也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要节省的,反正自己开心就好。
可是每个月我都要拆东墙补西墙,整个人一直处于焦躁不安的状态。
我自己也很奇怪,我一个男生,不买奢侈品化妆品,平时也没啥聚会应酬,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后来开始记账才发现,那些平时我从来不留意的“拿铁因子”,居然在不知不觉中耗掉了我的收入:
每天一杯咖啡,一个月600元;各种体育网站的会员,一个月200;各种杂志、书籍,一个月200…
哪怕支出再小,积少成多,也会成为令人无法承受的庞大支出。
大卫·巴赫就一针见血地说出真相:“钱的问题通常不在于收入太少,而在于开销太多!”
放弃拿铁因子,其实只需简单3步:
第一步,通过记账,找出自己的“拿铁因子”到底是什么。
每个人的兴趣和习惯不一样,拿铁因子也不尽相同,只有坚持记账,才能让自己从日常开支中总结出规律,发现自己真正花钱在什么地方。
第二步,反思拿铁因子背后真正的心理需求。
有个心理学家曾说过: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其出发点都是“满足内心中的某种需求”。
拿铁因子也不例外,要想真正戒掉它,就必须知道它到底满足了我们什么需求。比如,很多人喝咖啡,并不是真的喜欢,而是通过这种方式,摆脱工作的乏味感。
第三步,问问自己有没有更健康也更实惠的方法代替?
要知道,花钱不是我们的目的,缓解压力才是,如果有办法能够不花钱地缓解压力,实在没必要随随便便就把钱花出去。
——唐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