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人生,有哪怕一点的主动权,就不会丧失生活的热情。
一个人如果能主动筹划、完成一件事,是对自己价值的一种认同方式。
当下很多年轻人,从大城市逃离回去实属无奈之举,本以为没有了房租、生活节奏的压力,过得能更舒服一些吧。然而等待他们的是另一种苦闷,在小城市的关系社会里,他们不占一点优势,一步退让,节节退让。
年轻人若在老家没有过硬的关系,没有继承的财富,没有需要照顾的双亲,还是要尽力去大城市,不能去北上广深杭,也要去省会,去武汉、成都等这些具有发展活力的城市。
尤其你既没有当地的优势,又自我感觉能力不足,更应该去大城市历练。
如果未来活到100岁不算什么稀奇事,还有大把的时间享受小城的岁月静好,才二三十多岁怎么就要开始养老了呢?
02
年轻人其实最怕的就是一眼看到老,总感觉没有出路,没有发展的空间,不具备突破阶层的机会。但是真正让人陷入困境的,归根究底是认知问题。
第一个是,用情绪代替理性思考。
为什么认知水平越低的圈子越喜欢传播谣言?
谣言渲染的是情绪,什么什么有毒,什么什么太可怕了……
最容易中招的人,已经习惯了偷懒,动脑子太累啦。外界的刺激不需要经过大脑长驱直入,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事物的理性判断,轻易被左右。
这样的可怕之处在于,在你奔向目标的时候,只要轻轻挑起你的情绪,就能成为你的阻碍。
第二个是,用自我矮化避免失败。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习得性无助”,把小牛犊栓在一根小木桩上,小牛挣脱过很多次都失败了。而当小牛长大变得强壮,小木桩明明不能再栓住它,但由于它已经多次“学习”到会失败,已然放弃抵抗。
年轻人流行的“丧”文化,就是一种习得性无助。过往经历中的各种丧,带来的最大危害是,他们逐步放弃了许多可能性。随之而来的是,眼界越来越窄,只能看到眼前的利弊。
“我不行。”,“我做不了。”
他们擅长“自我矮化”,把自己的世界限制在一个越来越小的范围内,如果遇到好一点的机遇,第一反应不是欣喜,而是惶恐。只要不去尝试,就能避免失败。
03
一个人的生活水平和他的认知层面相匹配。
如果你对目前的生活不满意,却像走进了屏障,无论如何都出不了这个圈,有没有想过,可能你也是那个让人气恼,恨铁不成钢的人呢?如同你看待另一些人一样。
你有没有在迷茫时,沉溺于情绪中不可自拔;
因为一时的退缩,放掉一个不错的工作机会;
听过的道理都懂,就是不做也做不到……
改变认知很难,但保有一份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世界的好奇,对于未知的探索,就能不断改变自己的认知。
认知是在经历中不断提升的,没法马上发生变化。提升格局,却可以将你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里去经历,丰富认知。
认知不够,格局来凑。
这和你的智商与能力无关,更与你所处的境地无关。
如果你并不希望人生就这样了,尤其是那些起点不高、能力受限的年轻人,请让自己的格局更大一些。
04
究竟什么才是提升格局呢?
1 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当然也包括人生。
有人相信过去的经历塑造出的人生,不可改变,把对现在的不满意归咎于过去的种种,既然往事不可重来,现在和未来只能这样了。
另一些人认为人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就像学走路,摔完许多跟头,逐渐找到平衡,有一天平衡被打破,经历新的过程,再进入下一个平衡。接受失败和反复是常态,是习得一项能力的正常规律。
拥有后一种心态,人生还有无数的选择和可能性。
2 不要被别人定义,请为自己辟出一条跑道。
没有学历,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 30岁了还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大概率会过得很失败。 拿着一份死工资,也没有家庭的支持,在一线城市基本不可能买房。
这些都是大实话,但除了让你心生畏惧更加焦虑,没有任何意义。
不如看看你有什么,想要什么,倒推回来现在可以做什么。
人生是一场长跑,还有漫长的下半场,谁也不知道最终的结果,但至少你要在正确的路上。
3 找到一个你可以学习的样板。
可以是找到一位有能力并愿意提携你的导师。
也可以是在某方面比你成功的人。
不要看他说得多好,而是他真正做到了你想做的事。
当然人家不一定愿意教给你,但你可以主动观察,寻找你们的差距,努力弥补。一个好的样板,能提供给你最实用的提升路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