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题西林壁》背后的地理问题

《题西林壁》背后的地理问题

作者: 铁衣宝剑 | 来源:发表于2019-12-22 22:25 被阅读0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的《题西林壁》自然是极为有名,诗也明白如话。古人、今人的解析也不少了,今日咀嚼这首诗,忽然有了一处心得,便提笔记录下来,也是与有缘看见此文的诸君讨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苏轼在诗的最后给出了答案: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开始想,这是不是南方的山才有的景观呢?我游历并不广,南方去过云贵川湘,北方也就去过北京周边的几座山,而北京的山与南方的山是截然不同的。

南方的山连绵不绝,一座连着一座,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也不知道到哪里结束。而北京的山,也是一簇簇的,但总是环抱着一片坦荡的平原。

南方的山,你气冲霄汉,我巍峨耸立,没有一个山头愿意认输,都争相着在最高处比肩。北京的山,你是大哥你最高,其他的山头似乎都认可做小弟。

于是,当你爬上北京最高的一个山头,很自然会想起杜甫的那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当你辛辛苦苦爬了大半天爬上四川的一个山头,你会发现:什么鬼,为什么周边的山头都比我所在的山头高!景区为什么不把那个最高峰开发出来,而要让我爬这个都不知道第几高的山峰。登顶的成就感就这样在你顾盼左右时瞬间被戳破。

虽然苏轼的诗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但我想他肯定是登临过庐山之后才生出来这首诗里的感想。他有没有登到最高峰我不知道,但我想,他哪怕登到最高峰了,那被周围山头阻隔的视线依然提醒着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而不会是“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相关文章

  • 《题西林壁》背后的地理问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的《题西林壁》自然是极为有名,诗也明白如话...

  • 题西林壁

    2018年10月27日 晚上临睡前,关上灯躺在被窝里,大乖忽然问我,远近高低那首诗是什么诗来着,我想了想说是苏轼的...

  •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再也没有一首比这更伟大的诗章了!...

  • 题西林壁

    万事万物,别出己身。

  • 题西林壁

    Mountain or peak? Various view with direction different N...

  •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解」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

  • 题西林壁

  •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翻译, 从侧面看庐山岭连...

  • 题西林壁

    阿格格儿: 那天你说,什么是老板?你说老板就是你时时刻刻想锤他而又不能的那个人物。这话说得真有意思呀。 其...

  •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题西林壁》背后的地理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hd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