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抖音看到这样的一个视频:
妈妈问儿子:你觉得妈妈做的哪件事情让你觉得最伤心?
妈妈问到儿子的痛点,儿子带着哭腔回答:为什么要生我妹妹啊?
“爸爸没有兄弟姐妹,爸爸那时考虑要给你找个伴?”妈妈回答道。
“他考虑过我的感受吗?”儿子带着哭腔追问道。
妈妈问:你为什么不喜欢妹妹呀?
儿子委屈的说:他老抢我的东西。
妈妈说:那今天下午把妹妹送走好不好?
小男孩拍手叫好……
从这位妈妈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那就是忽视孩子的感受,没有共情到孩子。只是一味给孩子灌输自己想灌输的东西,没能放下身架倾听孩子的心声。
这位妈妈需要加强学习育儿知识,比如:《父母的语言》《父母就是孩子的最好的玩具》《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陪孩走过小学六年》《被忽视的孩子》《正面管教》《不管教的勇气》……需要觉醒,用新的教育理念代替传统教育理念。
当哥哥控制不住心中的委屈噙着泪水说:妹妹总是抢他东西的时候。妈妈没有同理到哥哥,还是一味说教,从这位妈妈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其实,哥哥不喜欢妹妹的根本原因就是哥哥认为是妹妹抢走了妈妈对他的爱,有了妹妹,妈妈更爱妹妹了,忽视了哥哥的感受,哥哥感受不到妈妈的爱了。
哥哥不喜欢妹妹,要送走妹妹的根源还是在妈妈,他是在渴望妈妈的爱,渴望妈妈公平对待他和妹妹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而不是一味“以大让小”。
现在我要是这位妈妈,我会这样做:
1.道歉。妹妹抢你的东西是妹妹的不对,我会给妹妹讲清楚,让妹妹给你道歉。在妹妹抢你的东西时,妈妈让你受委屈了,没有顾虑到你的感受,妈妈也给你道歉。
2.感谢。儿子,妈妈现在告诉你一件事情,每次妈妈带你妹妹出去玩,买好吃的的时候,妹妹都会说:“妈妈再买一份吧,给哥哥带回去。妹妹无论干啥都想着你,足以证明妹妹是爱你的。如果我给妹妹说把哥哥送走,妹妹肯定会哭着不同意,妹妹特别在乎你这个哥哥。
再说妹妹抢你东西的事情,根源在于妈妈,这是妈妈传统观念“大的就应该让着小的”在作祟,“大的让着小的”没有错,但是不问是非一味要求大的让着小的,就是不对的。这样一来妹妹会嗜宠而娇,对妹妹也不公平。
所以,以后妈妈会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处理好你和妹妹的冲突和矛盾,做到“对事不对人”,而不是“对人不对事”,意思就是以事论事,不偏不倚任何一方。你俩都是妈妈的好孩子,妈妈一样爱一样疼,没有谁比谁更多一点。
然后,我会坐正郑重的看着儿子的眼睛说:儿子,妈妈今天要感谢你说出你埋在心中已久的委屈,要不然妈妈浑然不知,会让你在忽视中长大,更会造成妹妹嗜宠而娇的不良后果,对你们兄妹感情有百害而无一利,这也不是妈妈的初衷,妈妈之所以生妹妹是为了让你有个伴。
你今天帮助了妈妈,更帮助了妹妹,妈妈知道你是爱我们的,对不对?
3.问感受。儿子,妈妈说了这么多,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
你还希望送走妹妹吗?妹妹怎么做才能不送走妹妹?
……
还是你再考虑考虑,给妈妈一个机会和多一点的时间,妈妈会让你感受到妈妈对你的爱?也会让你感受到妹妹对你的爱?
……
不管儿子如何回答,不评论不指责,按着《正面管教》里问启发式问题的方法,让哥哥自己找到答案,而不是妈妈给答案。
以上是我的所感所悟,欢迎大家讨论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