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就像一封封写满回忆的家书,你初次打开时紧张不已,然后一字一句的读着内容,读完之后你意犹未尽,再灯光下你又反复读了很多遍,和第一次一样,一字一句,生怕漏掉一个字,读不出一个 标点符号所带来的意义。
乡愁永远是你我无法忘却的温柔,它如老酒一样,时间越久越是愈久弥香。
小时候对于乡愁没有太多的感触,但初中语文课堂上对于余光中先生描写的《乡愁》感触特别深: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少年不懂愁滋味”,小时候一心盼望着长大,等到长大后才明白小时候的美好;
小时候总是讨厌着故乡,千篇一律的风景,总是向往着外面的世界,少年的自己对于未知的世界总是有美好的憧憬。
年少的自己想去看一看山、去听一听海浪的声音,去感受高楼的耸立,感受着大山的巍峨...
年少的自己总是拥有这些想法,但故乡总是像对待着自己的孩子那样,包容着自己。
当真正的背起行囊,走向未知的远方时,似乎一切都变了样子:
大山虽然是大山,它是美丽巍峨的,但它不属于自己,自己连爬上去的勇气都没有。
高楼大厦楼宇耸立,但一切都不属于自己,尽管深处繁华地带,但第一次感受到了迷茫、无措。异地的陌生感从心头袭来,故乡的身影不知何时从脑海里显现出来。
年少的自己第一次感受到故乡的美好与从容。
自己也想起故乡的种种回忆,夏天的蝉鸣、桥头里清澈的小溪,夏天的麦浪,和夜晚的星辰。
此刻的自己明白,自己早已属于故乡,自己在故乡的田地里留下了脚印,而故乡在自己的心里早已留下了脚印。脚印一深一浅都是回忆。
故乡从来没有离开过我,我也一直没有离开过故乡。
现在的我随着年关的将至,心也早已飘到了故乡,我相信故乡和故乡里的父母一直等待着我的回归。
此刻的我终于明白的归根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