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花非花》
最近读一些心理学书籍,加之对自身的分析,也有“花非花,雾非雾”的感慨。我们的情绪、行为貌似由外界引起,可通常只是我们过去某种情绪的表达。
一日,接女儿放学,上楼的空档就被女儿惹得不耐烦,我迫不及待地回家,到家以后又觉得她总是找茬,抑制不住的愤怒。好在我还有一份觉知在,懂得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就问自己这是怎么了?我意识到我现在有点饿了,如果这时候谁拦着不让我吃东西,我肯定得跟她急啊。
或许,我的身体早已有了快要饿了的恐慌感,早就在提醒我快点到家好填肚子~~
想到这点,我对女儿说,宝贝我大概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暴躁了,因为我饿了,如果吃点东西,我的心情会好很多。女儿懵懂的看着我,大概非常不解为什么妈妈饿了就会变得暴躁。
我们所处的年代,父母是顾不上充分照顾孩子的。农村的父母一吃饱饭就把孩子往炕上一放,被季节赶着下地干活去了;城市的父母也多是把孩子送到厂里的托儿所,半天顾不上孩子。那时候温饱是当务之急,孩子仅被当做生理意义上的存在,只要吃饱(饿不出大事)就成。孩子在婴儿阶段(0到6个月)得不到口欲的满足,就会停滞在这个时期。
有心理专家说,吸烟的人也是固着在了口欲期,吸烟的动作像极了吸奶的动作。
之前若还没到下一顿饭时就饿了,我就非常愤怒,会埋怨自己没随身带吃的,然后一段时间内,我会准备很多零食在包里、办公室里。有些同事节食减肥,我却从未考虑过这个方法,我知道自己挨不了饿。
我也偶尔暴饮暴食,尤其回父母家的时候,好像,我的父母会特别重视在吃的方面对我们的照顾,每顿饭都很丰盛,我妈妈尤其会“劝饭”,我也总吃撑。吃完之后自然伴随着自责和不舒服。所以,我有胀气、嗳气的问题。
前段时间,我“任意妄为”了一段时间,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吃多少吃多少,而且不责怪自己。一段时间后的某一天,我的胃结结实实的抗议了一次,绞着痛的感觉,让我不仅“知道”它的存在,更是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它的存在。那天,我下定决心以后好好对它。
包括胃在内的消化系统对我们的健康是非常关键的,吃得太快、带着情绪吃东西,都对消化不利。我们都有类似的体验,比如,生气的时候会不想吃东西,也吃不下。
那么如果我在吃东西时,内心有对食物的愤怒——因为那曾经不可控的奶水——可想而知消化也不会顺利,这大概也是我胀气的原因之一。
虽知道细嚼慢咽好处多,可我以前吃饭总是不知不觉的快,直到最近才慢了下来。跟同事一起吃午饭,以前我总是提前出去等着他们,现在我成了最慢的一个。然而,非常开心,我终于能慢下来了!
不过有时候食堂饭菜不好吃,还是会不自觉的“不得已”而吃,好像只能这样,吃完感受也不好,后知后觉的想,既然不想吃就不勉强自己呗,现在哪里不能弄点好吃的。我这方面的反应还是迟钝的。
有时候会带着“讨好”的心态吃东西,比如妈妈做的饭,即便不好吃也会吃,且多吃一点,吃撑了才意识到自己又在讨好。
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吃的习惯又被重复了几十年,习惯难改,更难的是触碰过去的自己。
与吃有关的行为和情绪,值得认真探究。更好的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掌控自己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