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需要有“内在的眼睛”,提升“内在的眼睛”确实是关键。
如何来提升“内在的眼睛”呢?

首先是懂得体谅,【体谅】是发现和创造行为美的媒介。平时的雪中送炭、锦上添花、赞美他人都是一种体谅,它传递给人的是快乐,是感动。是一种行为上的付出,是懂得体谅他人的心情,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渗透,它有着传递和感染他人的媒介作用。

记得小时候那会没有煤气管道,都是烧的煤球炉灶。有一年连续下了好多天的大雨,家里被水淹到了小腿肚,爸妈还没下班回家,我跟爷爷一老一小眼看着水不断的上涨,那些个被水淹的来不及搬的煤球而感到手足无措,因为煤球在水中泡久了就会化。这时来了一个哥哥,问要不要帮忙,一会儿就帮我们解决了这个燃眉之急,正是因为他的小小行动的付出,给我和爷爷带来了感动,后来这个懂得体谅人的哥哥变成了我的表姐夫。
其次是发挥想象,【联想】让美的感知力变得更丰富。它是常见的一种审美心理活动,可以扩大感知美的范围,也可以创造美。

还有就是学会理解,【理解】让美的感知力有章可循。理解力是提升美感力和审美理解力不可缺少的部分,要以理解为前提,才能对美有章可循,才能欣赏一切艺术。理解是观察事物的整体,是进行从无到有的想象,是不断的尝试新事物。更是抱着欣赏的态度花时间去思考,去分析,去阅读,去对待它。具备了理解能力后你就会慢慢的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真正感受作者的心境和想要表达的深层情感。当你的理解力不断提升后,你的美感力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重点说完,再说一下诱发我写的原因。都说生活的经历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和态度的,在我看来最应该改变的是对生活的理解能力,在这我要感谢带我走入书法艺术的恩师吴炳伟。他谦逊低调、善于赞美、联想丰富,常常深入浅出的给我分析问题,指点迷津,还引发我的思考,转而变成提问。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我逐渐学会去理解别人,去探索作者的生平,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去感知作者想表达内容。俗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我正是因为恩师领入,提升了我“内在的眼睛”,让我有了重新认识美,发现美,探索美的行动,有了这6年多的积累。在这个机缘巧合下促使我萌生了书写美学的动力。
最后阐述我的观点:“内在眼睛”的驱动力是内心的强大,是无私的包容和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