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拾屋子的时候。偶然看到自己曾经儿时的照片,盯着照片想了好久。

如果有幸藏可以乘坐时光机,我愿意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时期。
儿时的烦恼总是那么简单,一句夸奖、一块糖足够让我开心好久。没有那么多的烦恼、忧愁。
眼里清澈的目光,泛着儿时的纯真。
近期陪着妹妹看最新一期《王牌对王牌》时间一晃发现曾经的“国民闺女”言行举止早已落落大方。
节目要求请自己的嘉宾好友,吴磊作为关晓彤好友出场。
在所有人都在想为什么是吴磊,关晓彤给出了一个让人心疼的答案。
因为常年在剧组和学校辗转,私下几乎没有朋友。所有的一面之交也就只限于此。
心疼的同时,我也不得不承认我们都是如此。
1
“人生其实就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 在路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 欢乐地前后推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了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注走自己的路,寻找自己的方向”。

我还记得当时和萍儿分开的时候我心如刀绞。看着曾经签下的“合同”泪水止不住下流。
我们曾经约定过要一直联系直到我们老到走不动路,就一起去看看这大好河山。
可现实却无情地将我们拆散。曾经的诺言看起来也如此不堪一击。
上学时期,我们总是铃声一响就着急忙慌的跑出教室,在一起穿过拥挤的人流离开学校。
路上我们欢声笑语,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我们都能捧腹大笑好久。许是兴趣相同,亦或想法一致。从没有过一次让我“红脸”的机会。
我们曾经的誓言历历在目,但如今已是“分道扬镳”。
那年高考自己如愿以偿去了心仪的大学报道,萍儿因高考失误忍痛选择复读。我们的联系也由起初的一天一次,一月一次,到后来的杳无音信。
原来一切聚散由不得半分逗留。
2
20岁时,我以为我就是宇宙中心,全世界都在看我。
30岁时,我还想博得别人的喜爱,不肯放弃。
40岁时,我才真正接受,并没有多少人关注我。

那年只身一人前往北京这个万人向往的城市,这里的富丽堂皇是一个北漂族仰望不到的高度。
唯一触手可及的确是在那个500米不到的写字楼里看着楼下的万家灯火独自饱含泪水。
翻开通讯录里的联系人,哪怕简单聊个天都寥寥无几。

“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
就算生病也只能默默站起来狼狈的四处翻药。夜里疼痛让我蜷缩成一团,想要去医院,周围却连个搀扶的人都没有。
从那之后,我便不敢让自己身体抱恙。
就像我害怕在午睡后被孤独感吞噬的恐惧。
不得不说,这种感觉并不好受。
网上有一个非常火的问卷调查,如果说孤独按事件合算为100分。你算多少分呢?
我仔细盘算着合算分数后在85分,再看看其他网友有很多都在90分。
“调查发现,年龄越大,孤独感越强。”
3
这几年小有成就,工作上也从当年的小白成为如今的“白领”。
但时间却是一点没有宽松,依旧整日在超复荷工作。便将孩子放到母亲那。
已经不记得多久没有看到女儿了,女儿看到我害怕的躲在姥姥身后。
俨然已经由于长时间没见面,关系生疏了。
饭桌上偶然看到母亲曾经乌黑靓丽的头发变成如今的银色。
不禁想起母亲这半生。早年早早就嫁给了父亲,嫁进门后没享过一天福分。
结婚后整日围在父亲“身旁转”,有了我之后就“围我转”。这半辈子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

如今年过半百,子女却可能一年都不见一次面。每天在家里和父亲面面相觑。很少看到母亲发自内心笑过了。
今年孙女的到来,让二老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女儿的一举一动都能让二老开怀大笑。
相比之下这几年一直忙工作的我,尤其残愧。总想着用钱买自己安心,却不知道母亲内心的孤独感,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重。
曾经昔日唠叨的母亲不见了,换来了如今的寡言寡语。
就在今年我向老板递交了辞呈,想转转行做自媒体 更多的是能有时间能够陪在母亲身旁。
最近我在知乎上输入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越长大,越孤独?
人群中高赞的回答:小时候得到一颗糖就能开心好久,长大了多了些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烦恼。
年轻时在一起玩耍的朋友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也要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越长大、想的越多少了儿时的纯碎,因此多了许多忧愁。
生活也的确如此,孤独感人皆有之。
10岁的我们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夸奖而不开心。
20岁的我们因为得不到父母的陪伴而不开心。
30岁的我们因为身不由己,孤家寡人而伤怀。
一个人的记忆就是座城市,时间腐蚀着一切建筑,把高楼和道路全部沙化 如果你不往前走,就会被沙子掩埋,所以我们泪流满面,步步回头,可是只能往前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