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开心的一天,因为我超额完成了电子探针数据处理工作。
我一直很犯怵电子探针数据处理。面对一个测试点的上十个元素含量数据,如何准确解析成矿物种属,我一直没弄明白。前几次数据,我都是对照别人的处理结果,大致推断结果,然后请同事帮忙确认结果准确性
这看着似乎是个捷径,因为要弄懂背后的原理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但是,因为数据处理时我不知其所以然,心里发虚没底气,对处理结果很不自信。这一次的数据几个月前就做出来了,一直拖到现在才处理,全都是因为脑子里觉得太难,本能的逃避。可又能逃过去么?欠债总是要还的。
打开数据表格,面对上千行数据,我随便浏览了下,就开始发心里麻。但心里另个声音也在告诉我,事情一定有解决的思路和方法。然后,我开始上网搜索如何处理电子探针数据。有人提到说根据分子式来看矿物类型,这一点我早就知道,但我多次背诵偶读未记住不同矿物的成分。耐着一丝苦恼,我开始沉下心查阅书,思考。
书里详细介绍了各种矿物的成分、结构和分子式,我看的很慢,很认真,很仔细。终于,我开始有了一些思路。比如橄榄石的化学式可以表述为R2[SiO4],其中R主要为Mg2+,Fe2+。根据分子式,那么元素的原子数(Mg+Fe)/Si应该约等于2。结合橄榄石SiO2的含量约为29%(Fe2SiO4)~42%(Mg2SiO4),可以快速将橄榄石识别出来。
边梳理思路,我边用以往的数据结果进行验证,发现自己的思考完全正确。延续同样的思路,我最后成功将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识别出来。尤其是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通过综合计算(Si+Al)/(Mg+Fe+Ca)、Si/(Mg+Ca+Fe+Mg)、Si/(Mg+Fe)的比值,寻找规律,计算验证,最终成功将二者识别出来。实在是太开心啦!
这次数据处理,没有追求以往的“快”,耐心踏实弄懂原理,琢磨方法,确实慢了一点。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今天的努力,不仅让我理解了如何去记忆矿物成分,也为以后快速处理数据打下了基础。踏实做事,就是最好的捷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