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天鹅大师的作业
解读《人虎传》的四大亮点

解读《人虎传》的四大亮点

作者: 一苇潇潇 | 来源:发表于2020-12-10 12:43 被阅读0次

鼹鼠的土豆,她在自媒体写作是一个厉害角色,她一篇文章里有这么一句话:

正常的阅读态度是,这书写的有那些对我有用的内容,我记下来,做亮点解读,深入解读,填补到我们的知识体系。”

背《人虎传》,4天过去了,可我还是背得踉踉跄跄的。不过,我已不急着背熟,而是慢慢熟悉它。

接着我进行下一步,解读它的亮点。《人虎传》四大亮点,就是承接,互动,铺垫,还有画面感。

01.承接

《人虎传》篇幅不长,可传递出丰富内容,因为它每一句话,都落在刀刃上。

要做到一句话,就一个关键点,就必须抓住要点,语言简练。

然而,要想以诗成名,又谈何容易?不等扬名于世,他的日常生活却已窘迫不堪了。渐渐地他便焦躁不安起来,并从那时起,他的容貌变得消瘦峭刻,肉落骨突,空余两道炯炯目光。往日名登虎榜、进士及第时那种少年得志的俊朗风姿,早已荡然无存了。

抓住要点不是最难的,只要你目标清晰,就能语言落地生根。最难的是,事件不断发展中,你如何让句子自然地承接起来。

《人虎传》,做得最妙的就是承接。它用上超级多承接词,使得故事行云流水。

你看上面这段话的承接词,“然而”“不等”“渐渐地”“并从那时起”“往日”。

短短一句话,五个承接词,从内容上讲清楚了以诗留名的艰难,李征生活出现困境,焦虑产生,容貌改变,与往日对照。

承接词,使内容紧凑,宛如一个握紧的拳头,有力量地写明状况。

《人虎传》亮点之一,就是承接词。

斯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就提出一个观点——“工具箱”。

据说,斯蒂芬·金的爷爷是位木匠,随身带着一个巨大的工具箱,金看着他锤子剪刀搭配飞舞,就能变魔法般敲打出一切东西。
待他成了作家,忘不了工具之利,觉得每个作家也应有自己的“工具箱”,第一二层放最常用的东西——词汇、语法,风格的要素,第三层则是各种经验技巧。

《人虎传》的承接词,我将整理落入我的写作工具箱,随时待命。

02.角色互动,如双人舞蹈

《人虎传》里的袁傪,是一个最适合做朋友的人,不论怎么样,都配合着李征。

展现在人物上,就有如舞蹈。

言毕,草丛中传出痛哭之声。袁傪也热泪盈眶,欣然应允了李征的请求。这时,李征的声音又突然恢复了先前那种自嘲的口吻。
袁傪对着草丛谆谆话别之后,跨上了马背。草丛中又传出难以自抑的悲泣之声。袁傪也在数度回首之后,洒泪登程。

读上面两段话,我总感到是一段交谊舞,李征的哭泣,袁傪一直回应着。好比是交谊舞时,一个退,另一个必然在进;一个进,另一个就在退。

写一段深厚的感情,应该要做到如此,你的感情,我必一一回应。

03.铺垫

剧本,都是有铺垫戏。

一部分故事,往往也有铺垫。《人虎传》的铺垫,就在1~4自然段,还有袁傪出场,遇见李征时出现一个闪回,也是铺垫。

共有5个铺垫,交代清楚了,李征的才华、性情、现状、还有和袁傪的关系。

这里铺垫,作者也是写得精彩的,李征的自持甚高,狂悖不羁,跃然于读者眼前。

这是一种故事的写法手段。

既然我们学习写作,对于常见的故事写作手段,就不能说囊中羞涩。

遇到可用的,就收集到工具箱,某日要用时,你就能豪迈地掏出,可以说一句,“姐怕啥呀,都有。”

04.一幅画

一篇好故事,总能出现一幅画面,深深地打动你。

一行人登上小丘之后,依言回望先前的那片林间草地。只见一头猛虎,忽地自草丛跃上大道,遥望着他们。随后,那虎仰首对着银光散尽的残月,咆哮了两三声,复又跃入草丛,再也不见了踪影。

这句话里,为什么要写猛虎对着残月咆哮,换作我们写,肯定就是那虎咆哮了两三声。

这里我们漏了它的仰首动作,再就是它对着的背景,是银光散尽的残月。

所以,我们要写出画面感,就要写出准确的动作,还有背景。

不过,知道和做到,有着长远的路要走。只能是,当你想写出画面感时,就提醒自己,动作有了吗,背景写出来了吗。

要是你经常写作时,提醒自己,慢慢就能写好画面感。

我挺认可鼹鼠的土豆观点,我们读一本书,或者读一篇故事,经常进行亮点解读,深度解读。

并将它填充到一个知识系统中,相信你写作能力,就会随着你解读得越多,运用得越多,写作能力自然水涨船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读《人虎传》的四大亮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gl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