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没有贵族精神,哪里来的君子之争

没有贵族精神,哪里来的君子之争

作者: 许亿 | 来源:发表于2019-03-23 17:39 被阅读0次

春秋的时候,是有贵族的。这种贵族,是基于封建主义。诸侯林立,实力相当。精神上,有相互尊重的必要。春秋的战斗,某种程度上,也是贵族之间的战斗,平民,或者奴隶,是没有必要参加打架。大家各司其职,送死的送死,卖力的卖力。

  日本历史发展比中国慢一拍,他们也有过类似春秋战国的时候,也有一种不事生产的阶级,叫做武士,武士以打架为生,不打架的时候,要培养内心的浩然刚勇之气,简而言之,非必要的时候四体不勤,等必要的时候以死相搏。

  黑泽明的《七武士》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农民为强盗所苦,以微薄的粮食为酬佣去买通失业的武士替他们看守家园。武士们被低贱的农民所雇虽然有点难为情,但身份的荣誉感还是让他们尽心尽责甚至奉献生命以对得起这份仅够糊口的报酬。

  最后,武士打败强盗,自己也死伤过半。农民们,则欢歌庆舞,全然不为武士的伤亡为哀伤。农民重的是利益,而武士重的是名誉,即便感受到被利用,也只得无怨无悔,以一声叹息,给这个日渐世俗的时代以坚毅无悔但却孤独的背影。

  春秋的时候,也是如此。以致后人觉得这些固执的坚持,是愚蠢所致。比如宋襄公,与楚军作战。部下建议,等楚军过河混乱之际以攻击,宋襄公不许。楚军过河,整顿队伍之际,又有人建议趁机攻击。宋襄公还是不许。等楚军整顿下来,两军对垒,正面攻击。宋军败,襄公伤,且最后伤重之死。不悔。今天的人嘻嘻哈哈,哪里懂得守住价值观的崇高感。

  战斗不全然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是表达态度。又如那时候的诸侯,也不全然是为了利益而打仗,很多时候,确实是为了价值观。比如大家一起去讨伐篡位的逆贼,不孝的子孙。还有许多的规矩,比如稻子不熟的时候不要打仗。当然吗,这一切,到吴越的时候,就此结束。越国借粮食给吴国,还将种子煮过,人为制造吴国的饥馑。春秋并没有太多灭国战,到了战国,则拼到鱼死网破你死我活为唯一目的。打架既然打到红眼,也就不存在什么礼让问题。也由此,统一才成为现世中最为理想的关键。道义已经没有了,那就绑大家在一起。消除人为沟壑,以达到天下不武。

  春秋时代,楚国和晋国打仗,晋军退却,楚军追击,过程中,一辆晋军的兵车坏了,停在路上,楚军追至,却帮忙修理兵车,修好了,让他走先,然后楚军再追。

  可是战国的时候,白起打败赵军,几十万人,一夜坑杀。今天的说法,几乎消灭了赵国的有生力量。使赵国为之不振,秦国和赵国可不讲什么道德了,亮出的就是拳头,不是打服你,而是打到你怕为止。甚至,也不要你怕了,直接打死你。

  春秋时候 的那种贵族,其实到了战国的时候,已经不复。战国以养士著名的四君,其实更像是豪强而非贵族。他们靠力量展示他们的声量,再靠声量去聚集力量,说白了,他们是拳头看大小的时代,懂得握紧拳头的那类人。人们传说他们手下的鸡鸣狗盗之徒。赞许他们在乱世中活命逃生的智慧。当然,魏国的信陵君,武夺军符以救赵的故事,还是能看出道德感的延续,虽然后人更在乎他们唇亡齿寒的算计。

  君子之争,事实上因为君子不见了而不存在。后世的哲学,则是风水轮流转的道理,一旦得势,子孙升天。子孙们不是道德榜样,而更多纨绔。当然,中国也有中国的智慧,整个管理体系中,最不可或缺的其实是读书人。而影响人们道德的也是读书人,而非所谓皇亲国戚的那些上层。犹如烈马狂奔,能不能控制得住,还看马夫手上的那条缰绳。

  春秋以后,中国其实进入的是帝国主义形态,要的是意志的统一,垂直的管理体系。而民间的横向组织,则被摧毁。人民的联系更加松散。宏大的理想已无实现的那种现实的组织环境,所以也就更加计较个人的得失。读书人,出仕则进取,不当官,则玩超脱。遇到竞争激烈的时候,也懂得放弃,这倒不是因为荣誉感,而是一种从小训练出来的类似失败主义的无此必要。

  贵族精神当然是不存在了。君子之争也更加谈不起来。

脑补当下的一些列非常突然的事件,胖子感叹。都不管吃相的时候,含蓄是多么奢侈的修为。, 

  简单的说,既无贵族,又不读书。于是搞到处处图穷匕见。吃相这么难看,也就毫无惊讶的必要了。

相关文章

  • 没有贵族精神,哪里来的君子之争

    春秋的时候,是有贵族的。这种贵族,是基于封建主义。诸侯林立,实力相当。精神上,有相互尊重的必要。春秋的战斗,某种程...

  • 用贵族精神教育民众,用小人主义统治苍生

    所谓贵族精神其实就是君子才有的精神,而能具备贵族精神实在是太难了。贵族精神和财富无关,与良好的教育有关。贵族和贵族...

  • 从刘项之争到康雍乾

    楚汉之争刘邦的胜出终结了一个时代,开启了另一个时代。终结的是中国的贵族传统贵族精神,项羽是最后一个贵族。从此流氓登...

  • 每每读史,最爱士人风骨

    长久以来,我对西方的贵族精神很好奇,一直想知道何谓贵族精神?以及贵族精神的由来。为什么中国没有贵族精神?之所以会有...

  • 中国文化的发展之路—魏晋时期的“士族文化”

    春秋时期,贵族阶级所在的“贵族文化”是社会的主流文化,它与西方国家所推崇的“骑士精神”有相通之处,都是强调君子的浩...

  • 君子之争

    十年后遇到一个贵人,此人是北宋名相庞籍,他在庞籍的赏识和举荐之下最终担任朝廷史官,在馆阁任职期间阅读了大量的国史图...

  • 君子之争

    北宋两大名相都有此胸襟。 司马光,保守派。 王安石,改革派。 两人互为政敌,彼此都认为对方的主张荒谬至极。 司马光...

  • 君子之争

    我两个月前写的简书文章《觉醒者(四十五)》,引发了两位简书文友的真诚探讨,令人感动。 探讨由简友“星辰与法杖”的留...

  • 弹性

    楚汉之争,最终以项羽的失败告终。 易中天在中华史中认为,这是贵族精神的失败与没落。今天听杨照讲史记,他认...

  • 请不要误解“贵族精神”

    “贵族精神”是西方舶来品,其实并不新鲜,中国古已有之,谓之“君子”、“仁人志士”以及“士族精神”。它是一种跨越囯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有贵族精神,哪里来的君子之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ws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