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活着的意义
文/花满塘
《寄生虫》的观影体验,老实说,不太愉快。这部获得过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在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最佳导演奖、最佳原创剧本奖、最佳国际影片奖,并且创造了第一部非英语片获得最佳影片奖历史的韩国电影,前半段黑色幽默,后半段阴暗惊悚,看得人头皮发麻。在感慨之余,也不由得想: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寄生虫》讲述了一个社会底层家庭依附富人家庭引出的一段离奇故事。穷人既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难免就是人如蝼蚁、命如草芥,这样的“设定”,其实一点也不新鲜。但影片中“寄生”在富豪别墅地下室的前女管家雯光的丈夫,却不是一位彻头彻尾的穷人,他曾经就是这栋豪宅的主人兼设计师,有钱、有品味,绝对算是社会名流,只是后来惹了麻烦,为了躲避债务,把豪宅卖了,并利用新主人对别墅的建筑结构不甚了解的“信息盲区”,躲进原自家豪宅的地下室过起了“寄生”生活……这编剧的脑洞,还真是了得!
这个在影片中没有名字的角色,却给了我最深的震撼。看完电影后,我一直在想:这个隐藏在地下室,依靠妻子在别人的豪宅里当管家,过着暗无天日的“寄生”生活的男人,他为什么要活着?要知道,那是真正的暗无天日的地下室,没有阳光,没有新鲜的空气,甚至没有活着走出这间地下室的希望……与无期徒刑的囚犯的日子相比,大概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一个曾经的社会名流,居然能委身地下室,过“寄生”生活,这只是因为求生的本能吗?可是,他所谓的“麻烦”,毕竟也只是债务而已,投案自首,大不了也不过是坐牢罢了,为什么偏偏要选择这样一种“寄生”生活呢?
宁愿“寄生”,也不愿坐牢,那一定是因为,这里有他最看重的东西。而这种“寄生”生活,与牢狱生活唯一的不同,大概是,在这里差不多每天都可以见到他的妻子,虽然是偷偷地。
影片没有交待他是否还有其他的亲人,大概,这世上也只剩下了妻子与他相依为命。
从风光无限到事业惨败,从社会名流到地下偷生,人生输光光。为什么还要活着?只是因为这里还有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是他宁愿失去自由、失去希望也不愿放手的东西。
作为心理咨询师,经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总是很茫然。看过《寄生虫》这部电影后,我突然明白了,事业并不是人生的终极意义,马斯洛说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也不是,人活着的意义,其实是关系。所谓关系,就是跟他人、跟这个世界,还有连接,还有牵挂,还有很深的眷恋。电影《寻梦环游记》里有一句话:“一旦没人记得他了,灵魂就会永远地消失。”不记得就是“关系”断了,就是没有连接了,没有牵挂了,没有眷恋了。一旦没有“关系”,灵魂也会死亡。
所以,在妻子死后的那个早上,这个贪生怕死形象猥琐躲在地下室生活了四年的男人,径直从地下室里走了出来,带着义无反顾的决绝。他知道,走出来就是死亡。
连接没有了,牵挂没有了,眷恋没有了,死亡其实也就没那么可怕了。
(2020.03.24,玉溪)。
作者简介
花满塘:服役十八年的退役军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多年一线带兵经历,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过上千名青年官兵排除情绪困扰、走出家庭纷争、收获个人成长。2018年师从中科院心理所祝卓宏教授进行“接纳承诺疗法(ACT)”连续进阶培训。心理咨询擅长领域:个人成长、婚姻家庭、亲子教育、情绪管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