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迷茫是四年前的延续。
三年前,高中毕业,得知成绩的时候心里是失望的,总跟朋友亲人说是发挥失常。其实理性想来,水平基本上也算是到那里了,哪有什么失常,都是妄想罢了。
报专业 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总觉得世界那么大,应该什么都很有趣,什么都可以试一下,我还小,还有的选择。其实哪有这么容易。
到了大一,数学成绩实在太差,又摸索不到学习的方法,没有自制力,等到挂科时候蒙头一棒才知道,选择的权力在慢慢失去,挂科,意味着不能转专业。
大二的时候课开始变得多,还是在学海里求生,想学日语,看电影,探索这座要呆很久的城市,还有太多地方没去过,不想在离开的时候留下遗憾。那时候天天刷豆瓣,想提高观影量,对电影抱有幻想,想创作。但电影虽然可以提供逃离现实的途径,实际上要完全进入它还需要努力和天赋。大二的时候也开始自学日语,开始领略到另一门语言的美妙,但了解得很表层。
大三的时候总算没有挂科,继续在学日语,但是仍旧迷茫,并且焦虑。同龄人似乎都找到自己的方向,出国、考研、考公、求职。只有自己不知何去何从,但心里面对更高学历存在虚荣心,想认识更优秀的人,最后选择心理学考研。心理学不用考数学,又可以救人和自救,感觉应该是蛮有意识的。选择学校的时候也选了家乡所在的省份,想得到身边人的认可,去自己一直以来向往的地方。
也不是没有努力过,每天晚上自学到十点,经过教学楼和图书馆,教学楼大厅有人在玩轮滑,图书馆前的广场有人在玩滑板,然后一直走,走到研究生公寓,留学生的夜生活刚刚开始,他们会一群人骑几辆电动车去night club,宿舍楼下还有小情侣躲着路灯在暗处卿卿我我。那时候心理总是很愤恨,也想什么都不去想,去看电影,去做不相干的事。
后来,熬过那段临考前夕,熬过专业课的干扰,熬过考试的重击,那天考英语,回到宿舍的时候发现跑题了,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只想哭。转念一想要撑下去,熬夜看专业课看到四点,第二天考试的时候发现拼命复习的一点都没考。考场附件有家KFC,吃了两天开封菜,从此不想再吃肯德基。
现在,成绩不算意外,是我想到过的。但是考不上自己想要的学校,宁愿不上学。开始找工作,但是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毕竟看电影、看昆曲是所有人都喜欢的,会做的,享受和放空,谁不会呢?
刚刚看了一本荒木经惟的摄影集,将来也想成为有名的摄影师。
还有以前做过的电影的梦,日语的梦,最重要要有方向,我不怕大器晚成。最近开始接文案的兼职,开始找想要的工作。努力!奋斗!将来也要考研,考不过就再考一次,不要紧的,人生还长,不能给自己设限。不能认命,认了只会越过越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