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第四年,换了三份工作,第二份裸辞,待业9个月。看这些简单数字的背后就知道,闹、折腾、不踏实、不安分。
换每份工作的时候家人和朋友都在劝解,而自己总是为自己的不安和逃离找借口,自诩人生不息,折腾不止,像是没有做皮试,就不计后果的把青霉素注入身体,完全不顾及可能因为过敏而死的严重后果亡。不知是自己幸运,还是上天眷顾,备考月余后成为了一名“公务猿”。新单位从楼下乘车经过5站地,约12分钟就能到单位,因为是起始站,每次都有座位,完全没有早高峰公交上,地铁里摩肩擦踵的情形了。与之前工作6点半出发晚上10点到家相比,这是最令自己喜欢的地方了。
单位离家五站地
说到“单位”,我想现在的年轻人都会称之为公司,但凡提单位的想必一定是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了。另一个让我不解的词汇是“机关”,经过会听到机关党委,机关工会,机关部室等等,我在想发明这个词语的人一定明白“机关算尽”吧。
还在上大学的时候问一个工作近十年的护士姐姐,为什么不打算做个护士长呢。姐姐很爽快地回复说岗位越高,责任愈大,只想忙完手里的工作早早下班回家。现在想来的确可笑,每个人追求生活的坐标不同,为什么要用这样世俗的直尺去测量他人呢?当下的人似乎对多与少有着一种执念,“住多大的房子,做到多高的岗位,挣多少的工资,开多少钱的轿车,要还多少的房贷”,这些话题似乎不经意间就在你吃了吗后脱口而出。溯本求源,是不是当下的评价标准在扭曲在变异?大多数人总认为做到很高的领导层这就是成功,住非常大的房子这就是成功,然而在背后是不是从众心理,跟风心理,攀比心理在作怪?看到他人购车购房,自己却如热锅上的蚂蚁,无比着急,可恨不能第二天买个更大的房更宽的车。究其原因,我想是没有摆正心态。现在,我不认为做一名默默无闻的护士不是成功、当一名兢兢业业的科员不是成功、做一名敬业平凡的教师不是成功。换个思路,为什么总要追求成功呢?只因为被人敬仰很骄傲吗?只因为在发言席上被大家认识很自豪吗?我想,在台下做一名鼓掌的人也不错。
最近在准备单位的全会,连续加了几天班,最晚都到了晚上10点,自诩是一个“假公务猿”。因为在世人的刻板印象里,公务猿应该是喝茶,看报纸的样子,其实我无比想体验下大家印象中的公务猿。当下的年轻人,很难有父母辈的人爱岗敬业,以单位为家的情怀了,几乎很难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可以说干一行恨一行。虽然偶尔加班,还好平时能够按时下班。如果现在把过去问护士姐姐的问题,换做我来回答,我想我的答案也和她如出一辙:只想尽快回家休息,陪爱人共做晚餐,看一部电影,一起喝刚泡好的茶,恬静惬意,悠闲自由。世界上的成功有许多种,老婆孩子热炕头也是之一,主要看你如何定义。
单位离家五站地
(来自废柴默凡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