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彻今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叫重温经典,老早的时候会背,后来时间长了又忘记了,这样看来,人是个很容易忘记事情的。
就算是一次次地忘记了,一次次地再看,总觉得还有有新鲜感。
现代人一天接受的信息量,是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信息传播的也快,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事情,只要一发生就会出现在千里之外的手机上。
今天终于看到说在英国发生的3.9案不是中国人,是越国人,不管是那里人,总归都是人命,愿天堂没有伤害吧。
再说说今年 ,事情总是特别的多,一些不好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只要发生损失人命的事,都会引起大家的恐慌。
总之灾难不少,今年 的天气也是特别异常,连续几个月都没有下雨了,我们老家大小塘口都干 的差不多了,现在要不是有自来水,吃水都成了问题,就不要说秋种了。
有人说了,一般的都说秋收,怎么会有秋种呢,江淮一带有种 冬小麦的习惯,还有油菜也是要种 的,但是没有水,这些农作物就没办法播种。
肯定会影响来年的收成,不过现在的条件比以前要好很多了,如果是换作三十年前,不种油菜就没有菜籽油吃,青黄不接的时候,,没有小麦,那就要饿肚子了。
小时候吃香油,有的人家用萝卜沾点油擦着锅,就炒菜了,拿勺子子也只是拿勺子沾点油滴到锅里,勺子那敢往锅里倒呢,没有呀。
省省省,不省的话,就要长期吃没有油的菜了,不过了的下去,因为根本没有饱饭吃的,都是连吃带饿的。
我们小时候,就算是有的吃,但是还是经常饿的慌,就是不到饭点就饿了,最不喜欢吃的就是泡饭,我们老家叫杂饭,杂饭是晚餐常吃的,剩的饭也好,菜也好,山芋也好,一起做的水泡饭。
小孩子们喜欢吃干饭,没有几个小孩喜欢吃稀饭的,我们村上唯一一个,他老妈经常一大家子人都吃稀饭,杂饭,只有他能吃茶缸煨的饭,因为这个人一吃稀饭就吐,也不知道是聪明还是真吐,不得而知。
我们小时候,就为了不吃这个杂饭,也不知道讨了多少打,不吃就打你没商量,我那个老娘,打起人来,就用大条把枝枝打人,叫伤皮不伤骨,叫你不听话。
一般知道晚上吃杂饭,就提前说晚上不吃了,就到床上去睡觉,我那老娘,先是不管你,等到她做好了杂饭,先喊,不起来,那就条把枝枝上身。一边打还一边在说,小财活子板的,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恩那么敢精,以后讨饭无路走的日子还在那块。
家里的事情,只要是做的动的,什么事情都要做,一言不合,打的脚只跳,我问恩可害了,不像人家小伢听话,我不害了窝,我听话了窝,即便是招供 的快,免不了皮肉之苦,不打你几下,那是不可能的。
分了田地以后,也有了一些改善,但是还不彻底,只到后来出来打工了,那个饭就可以随便吃了,记得很清楚,那是1987年了,三餐都是饭,菜也基本够吃,为轮窑厂挖黄土,拉黄土,一天要干十几个小时,那个累,没有几个人,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是很 难有体会的。
好像是十天加一次餐,就是按人头买肉,比平时多两个菜,加餐是大家都盼望的,但是也是吃自己挣的,不是老板给的加餐,那时吃的伙食都是大家共同出的,还要养做饭的小姑娘,还有老板。
也只是小老板,是他带着大家出来搞副业的,老板自己是不干活的,只是在量土方的时候才派上用场,平时也就是到工地上看看,有时候看看安全不安全。
挖黄土,拉黄土最怕下雨,一下雨就可能要停好几天的,因为土是湿的,地也是湿的,路没办法走,土也没办法挖。
那年中秋节也没有放假,只是提前一个小时下班,那次是大家合伙到饭店里去吃的加餐饭,也许是从小都没有上过饭店,也许是从来不知道饭店究竟是怎么回事。
反正那一餐是这一辈吃的最好吃的饭店,也许人只有吃是最记得住的事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