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三个问题,想“杠”一下鲁迅先生
随手翻女儿的《古代文学史》,刚看了几页,就想替隋炀帝鸣不平。单从他文学的体势与气度,历代帝王无有能比。“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分明就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超迈古今的清朗豪纵之气掩饰不住。
我想写文替杨广兄叫屈,女儿不让,她怪我中年血勇:知者又不是你一人,何须跳出逞勇?
压制住冲动,手又碰到鲁迅的书。忽然的几个问题一时蹦出,想和鲁迅先生“杠”一下了。
鲁迅从日本回来,在绍兴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边,是蔡元培提携,将他带到北京,任职教育部。后来,周作人进京,鲁迅全家进京。蔡元培任北大校长,聘任鲁迅做讲师。后来鲁迅到上海,捉襟见肘之际,又是蔡元培力荐,做了国民政府特约撰述员……
我想问问鲁迅先生:蔡先生有哪一点做得不对,你在和朋友的通信中对他颇有微词,含沙射影攻击他?等待撰述员聘书的日子,你急不可待,斥他“无聊”,后又以推荐他人之名推荐自己。聘书到来,你几乎是白拿了每月薪俸四百元,拿了四十九个月……
你周氏兄弟有大才,蔡先生为国揽才,公心不计。您先生是伟大的,伟大的人也有窘迫的时候,蔡先生每于您低谷危难之际出手,于国有益,于您是雪中送炭。单从性格和做人论,蔡先生的气量雅望,远胜您的偏激固执了。
第二个问题,您和周作人究竟是什么原因的失和?
是经济问题吗?兄弟手足,最重道德节义的你们怎会因此要大打出手?没有刻骨仇恨,不是关乎良心或颜面的做人的底线问题,亲情怎会突然间崩塌,陌如路人?听窗的传说自不足信,但你们弟兄谁也没有再提及,你们周家所有人都讳莫如深,朋友们的猜度也是语焉不详,顾此失彼。我在想,除了是说不出的家丑,还能是什么呢?
我不怀疑您的人格,这是您们家的家事。但这事如孩童的捉猫猫,露了一下脸就再无答案。是隐私,为什么不遮严,要暴露?既然露出一角,何不现出真影?为尊者讳吗?但我们已经看见了隐约的伤疤。
早已有人把您封圣,您的地位其实很是尴尬,你实在是被过度地利用,古今没有哪个文人达到过你的地位。这是您的不幸,绝不是您活着能容忍的。圣人也是人,也有人的缺点。
最后,弱弱地问一下,您和许广平结婚后,还有爱情吗?
伟大的人物,必有常人难以企及的不凡。许广平在精神领域,能达到和您对话的高度吗?在深广的交流上,能和您旗鼓相当吗?您是把写作当了生命,笔就是晃动的生命的烛火。潜心创作的人,进入他自己的境界,心行在自己的文字中,他哪里还有时间倾情说爱,卿卿我我?在您的最后几年,是不是要让许广平离得远远,你才能最安静地秉持赤子之心?
我没有见你婚后关于她的任何有感情的文字,“挈妇将雏鬓有丝”和“我的女人和孩子”不算吧!她,是真心地为您服务,当好助手和保姆,由亲爱变成了敬重吗?您,是一心文字,只接受她的侍奉,没时间再发自深心地好好爱爱她吗?您最后时刻,对即将成为孤儿寡母的他们娘儿俩的牵挂,还有多少属于爱情的成分呢?
这是我唯一的唐突和冒犯,对着鲁迅先生。我对他的敬爱,只关文字,关乎文字后面的灵魂。我这三“杠”,希望先生不会恼我,因了这三“杠”不影响他的伟大,更接近他的真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