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申明:本文参加“423简书故事节”,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
423故事节丨我与北影有个约
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恢复招生第一年,我有幸向“北影”投了报考信,有了次打酱油的报考经历。北影招生委员会给我回信说:“……明年如有可能,再来报考。”说好了明年再来,这个约定让我爽了整整四十年。
(一)
当年,北京电影学院恢复本科招生考试,是轰动全国的热点新闻,对中国的电影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在当年录取的学生中,涌现出大批活跃在当今影视界的重要人物,如张艺谋、陈凯歌、顾长卫、张铁林和张丰毅等等,他们为中国的电影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整个78年入学“北影”的学生,被统称为“78班”,“78班”里的年轻导演被电影界称为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
说这么多,就是为了彰显,“北影”在78年招生的弥足珍贵历史机遇。在这个节点上考取“北影”,而今成为影视界重要人物,大有人在,其中杰出者当属张艺谋;还有考“北影”未取得成功,最后淹没茫茫人海之中者更是不计其数。比如渺小的我。
现在,我是否可以傍一下大牌,还原当时我报考“北影”时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让张艺谋报考的热点新闻与像我这样默默无闻的考生故事混合在一起叙说; 让小小的我傍着大牌来呈现,以博得更多关注;让回忆变得更加美好,更加珍贵。
(二)
话说78年6月,张艺谋从咸阳陕西第八棉纺织厂出发,随身携带了许多他近些年创作的摄影作品,来到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现场报名参加考试。张艺谋虽然得到招生老师的热情接待与积极鼓励。但是,由于超龄原因,在第一时间内,他并没有拿到报名表,也就是说“北影”招生办并没有同意张艺谋报名,报名之路似乎被堵死了。他怅然若失地徘徊在北影的大门口。
同一时间段的芜湖,我也在《人民日报》上读到了“北影”招生的信息,激动的一夜没有合眼。扳着手指盘算,什么时间去北京报名,怎么索取报名表。
张艺谋报考“北影”被拒绝之后,他没有放弃,而是再次向招生老师,努力推介自己的摄影作品,他的作品得到招生老师的广泛关注。但是,招生简章规定摆在那里,谁也无法破例同意他参加考试。张艺谋初次北京报名之行暗然结束。
再说 芜湖这边,我看到“招生简章”时,离最后截止期限,还有一个星期左右。如果立即动身前往北京,直接到招生现场去索取报名表,方能衔接上考试时间。但是,我这里所需要面对的几个问题,却是自己难以解决的。
第一是年龄问题,张艺谋比最高年龄限制超了六岁,而我比最小年龄限制还小三岁。年龄是条硬杠子,是不可逾越的鸿沟。虽说,78年刚刚恢复招生,百废待兴,一切皆有可能。但是,要想通过跳级报名,几乎是难以上青天。其次,我哪有张艺谋那么深厚的艺术天赋,更没有表演方面的实际经历,要想拿到报名表基本属于天方夜谭。还有一点更关键的是,家里没有一个人同意我去考“北影”。我父亲理由最充足,细声细语地对我说:
“我们家自古就是劳动人民,靠双手吃饭,没有人能靠脸和才艺吃饭。再说,我们也看不出你有什么本事、特长,去考电影学院,你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吧?把头摸摸发热吗?”
妈妈认为我是好高骛远、异想天开,要把我的妄想早点打消。她对我的报名之事回答的很干脆:
“想拿户口本去报名,没门!要钱买车票自己解决,我们可没钱。”
“你们不让我去试试,怎么知道我不行?我喜欢表演,就让我试试吧。”我近乎哀求了
“不行,就是不行。你不看看自己,路还没走稳的小家伙,就想当演员,你还是那块料?”爸爸的讽刺带着刺呢。
一阵奚落之后,无奈和落寞,像潮水一样涌上心头。我在想,是自己不自量力、异想天开,还是他们根本就不了解情况,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报考电影学院,也不是一头之热,我有多年的爱好和准备,只不过你们未曾察觉而已。连家里人都不支持我去尝试、去争取,机会能从天上掉下来吗?
张艺谋回到西安后,并没有消沉,而是调动所有关系,再次来到北京,通过各种关系找到北京有关艺术界人士,最终得到了华君武老先生的青睐,并推荐给了时任文化部长黄镇,由黄镇钦点,“北影”破格录取!
从时间上看,我在苦苦争取家人的同意和支持的时候,张艺谋,已经在家人的帮助下,第二次踏上“北影”报名的游说之旅。
两家对待报考的迥异态度,也预示着孩子未来发展的方向将会天壤之别。
(三)
现在,该介绍一下我自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