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锦璱(简书首发)
一周回顾9.17-9.23:每逢佳节倍思亲
整理这篇分享时正好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由于放假的缘故,使得时间在脑海中变得有些漫长,但又无比感谢这种带有节日色彩的放松,在生命中缓缓流淌,透着满满的爱意,让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祝福,花好月圆人团圆,中秋有爱更圆满!良辰美景正当时,即使无月可赏,也可以和至亲好友欢聚一堂,共享幸福。


【周四9.20】自我休整
按照以往惯例,周四晚上8点是要去健身会所上舞蹈课的,然而却哪里都不想去,一整天都是恍恍惚惚的,亦如自己在朋友圈写到的那样:“虽然并没遇到任何受刺激的事,然而今天的状态很是失魂落魄,晚上哪里都不想去,只适合宅,安静发呆!”
今天没有抄方剂歌诀,也没有写百鬼夜行,更没有练灵摆,只是想把当下生活尽可能腾空一些,以便更好地梳理自己的人生脉络。
借由长期以来的理财方式、人际关系,清楚看到及时倾听身体感受、内心需求比任何一件事都来得重要。人这一生最须要学会的就是懂自己,唯有自己,最懂得。除此之外,旁人的懂得,有则固然好,没有也不强求,看透这点,烦恼自然消。

【周五9.21】国学的智慧
最早认识曾仕强教授,是很多年前无意中看《百家讲坛》讲《易经》,赞叹于他能将国学智慧巧妙地融入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虽然受限于自己的资质浅薄,但每每听来很是受用,获益良多。
坦白讲,今人很多都不太懂古人的智慧,故而会将自己无法了解亦或是一知半解的事物视作迷信。对于凝聚中华智慧的结晶,譬如汉字、易学、中医等,普通人能做到饱读经典的少之又少,就连那些穷其一生苦心专研的学者、国学大家即使比尔等了解更多,也还是一边坦诚自己的无知,一边伏案疾书、直至生命尽头。
关于人际关系,曾仕强教授说:“现在很多人很喜欢看书,但是越看自己越倒霉,就是因为你看的都是西方的书。西方的技术是可以学的,因为科学没有国界。西方的物理学、化学、数学甚至于科学技术,你都可以看,都可以学,可是跟文化有关的东西,你就要非常小心,否则你很容易就掉到里面去,然后你就跟中国人越来越有大的距离,而吃亏的是自己。”
虽然这样的说法,在有些人听来会觉得失之偏颇,不太能接受,但本宫从中解读出来的却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须要全然理解古人对于先贤有着怎样的崇拜,方能以史为鉴,以天为则,真正明白“以人为本”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当今社会存在的现实意义,进而才能成为自己的主宰,而不是让别人来做我们的主宰。不可盲目照搬西方的神本位、个人主义,而忽视了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人本位、家庭主义,忘了中国人的精神。
关于择偶、婚姻,曾仕强教授说:“选对象是选合适的,而不是最好的。最好的永远不属于哪一个人的,最好的永远是大家的。所以我们除了两情相悦,你喜欢我我喜欢你,甚至说你爱我我爱你之外,我们要看看两个人相配不相配。不相配夜长梦多,不相配后患无穷,不相配很难相处。所以为什么我们说这两个人有夫妻脸,其实就在讲相配不相配,早一点觉悟就避免那个梦最后会困惑你。”
虽然现代年轻人有更多渠道去接触西方的先进知识,却并不太知道对于中式社会的人际交往、亲密关系究竟须要习得怎样的智慧,才能让幸福生活过得更好。
故而,中国人的生活终究离不开国学的智慧,这是每个中华儿女不应忘记的根脉。一味数典忘祖,只会学得不伦不类,令人叹惋。



网友评论